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
二、相關構成要件
1.一方獲得利益
獲得利益,指的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實而使得財產總額得以增加。如果財產沒有增加則并不屬于獲利,比如送奶人誤將張三訂的牛奶放入其鄰居李四家的奶箱中,李四對此不知情,將牛奶取出后丟棄,李四未獲得不當利益,故不構成不當得利。
2.他方受到損失
損失,指的是因為一定的法律事實,致使財產利益減少或喪失。如果有人受益但無人受到損失,則不構成不當得利。比如張三購買的地鐵口的房子增值了,增值部分并沒有有人受到損失,則不構成不當得利。
3.獲得利益和受到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不當得利的成立,一方獲得的利益必須是由于另一方受到的損失造成的。
4.獲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
不當得利中的“不當”,指的是一方獲得利益沒有合法的依據。因此,一方獲得的利益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應當返還給受到損失的當事人。如果有原因就不存在“不當”,比如張三依據正當理由欠錢,因此應該還錢是有依據的,這就是合法的。
【例題1】下列哪一情形產生了不當得利之債?( )
A.甲欠乙款超過訴訟時效后,甲向乙還款
B.甲欠乙款,提前支付全部利息后又在借期屆滿前提前還款
C.甲向乙支付因前晚打麻將輸掉的2000元現金
D.甲在乙銀行的存款賬戶因銀行電腦故障多出1萬元
【答案】D。解析:選項A錯誤。甲欠乙款超過訴訟時效后,乙的債權仍然存在,只是程序上的勝訴權消滅了而已。《民法通則》第138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據此可知,甲自愿還款,乙收下,于法有據。因此,不構成不當得利。選項B錯誤。《合同法》第208條規定,借款人提前償還借款的,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應當按照實際借款的期間計算利息。甲欠乙款,提前支付全部利息后又在借期屆滿前提前還款,甲自愿放棄自己的時效與利息利益,法律并不禁止,不構成不當得利。選項C錯誤。甲因賭博向乙支付錢財,賭博是一種違法行為,雙方都有不法原因,并不構成不當得利,而是非法所得,應當予以沒收。選項D正確。甲在乙銀行的存款賬戶因銀行電腦故障多出1萬元,甲獲益,乙銀行受損,有因果關系,沒有法律依據,屬于不當得利。故本題答案為D。
【例題2】下列哪一情形不產生不當得利之債( )
A.甲向乙借款10萬元,1年后根據約定償還本息15萬元
B.甲不知訴訟時效已過,向債權人乙清償債務
C.甲久別歸家,誤把乙的雞當成自家的吃掉
D.甲雇用的裝修工人,誤把鄰居乙的裝修材料用于甲的房屋裝修
【答案】D。解析:選項A構成高利貸,超出法定限額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甲對于此部分利息的受領,為無合法的債權而受領,能構成不當得利。B選項中,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債務人自愿履行的,不得再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因此,債權人的受領,不構成不當得利。C選項中,甲吃掉乙的雞,以事實行為方式獲得利益,以乙的受損為條件,無法律依據,構成不當得利。D選項中,甲通過事實行為方式獲得利益,以乙的受損為條件,無法律依據,構成不當得利。故本題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