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科舉制度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明代以前,學院只是為科舉培養人才的方法之一。到了明代,進學院卻成了科舉的必由之路。為控制人思想,科舉試卷僅從儒家的四書五經中命題,并且只準用程、朱理學的觀點,這是我們常說的“八股文”。
二十世紀初,由于國內形勢劇變,封建科舉制度已經不適合當時的時代需求。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下表是我們明清科舉簡表,其中關于內容、日期、第一名的叫法是考試中考察頻率較高的知識點。
內容 | 院試 | 鄉試(秋闈) | 會試(春闈) | 殿試 |
考場 | 學政巡回案臨考場(府縣) | 京城和各省貢院(省城) | 京城貢院(禮部) | 皇宮 (宮殿) |
主考人 | 各省學政 | 中央政府特派官員 | 欽差大臣 | 皇帝 |
參加者 | 童生 (儒生) | 生員及監生 | 舉人 | 貢士 |
中者名稱 | 生員 (秀才) | 舉人 | 貢士 | 進士 |
日期 | 三年之內兩次 | 子、卯、午、酉年八月 桂榜 | 鄉試次年三月 杏榜 | 會試同年四月 金榜 |
第一名 | 案首 | 解元 | 會元 | 狀元(二三名為榜眼、探花) |
(單選)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一次考試,參加考試的是各省舉人及國子監監生。這一考試是( )。
A. 會試
B. 鄉試
C. 童試
D. 殿試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