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理由如下:二者相互依存,共處于商品這個統一體中;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使用價值反映了商品的自然屬性,而價值反映了人們相互交換勞動的社會屬性。因此,二者存在對立的一面,相互排斥。
勞動時間分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和個別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是指個別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所耗費的時間,成為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計量尺度的。其中,簡單勞動是指事先不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學習,一般勞動者都能勝任的勞動。復雜勞動是指事先需要經過專門訓練和學習,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才能從事的勞動。商品的價值量是指商品價值的大小。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價值總量卻不變,這樣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少。
因此,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體現在該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成正比,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例1·判斷】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成正比。
【答案】錯誤
【解析】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非個別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例2·判斷】商品價值是生產商品的一般人類勞動凝結,凡是勞動產品就有價值。
【答案】錯誤
【解析】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和特有屬性,因此,凝結了人類勞動的勞動產品只有通過交換成為商品才有價值。
【例3·單選】“如果物沒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勞動也沒有用,因此不形成價值。”這段話說明( )
A. 物只要有用就有價值
B. 價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為前提
C. 價值的存在與物的有用性互為前提
D. 商品不可能既有價值又有使用價值
【答案】B
【解析】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生產商品的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C錯誤。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肯定沒有價值,不能成為商品,B正確。有使用價值但不是勞動產品或者不是用來交換的物品,不是商品,沒有價值,A、D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