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949439669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議班
———————————————————————————————————
看到“三合力”時,大家會感到些許疑惑,什么是三合力呢?其實它指的是的廣義的教育,包括三方面: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雙減”出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可以將教育學的知識點與時政熱點聯系起來作為全題型考查。
一、“三合力”
1.家庭教育
(1)概念: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中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的教育,是一種存在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教育,它的發生不受時間、地點、條件的限制,更沒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
(2)特點:先導性、針對性、權威性、感染性、靈活性、終身性等。
2.學校教育
(1)概念:指通過專門的教育機構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傳授知識、技能,培養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教育活動。
(2)地位:
①狹義的教育、廣義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
②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3.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態,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形態。原始社會所舉行的各種儀式或宗教活動,都具有社會教育的意義。廣義的社會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識地培養人、有益于人的身心發展的各種社會活動。狹義的社會教育,是指學校和家庭以外的社會文化機構以及有關的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所進行的教育。
4.整合關系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形態之間是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關系。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的校外教育組織;學校與校外教育機構建立經常性的聯系;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系。
二、“雙減”中的“三合力”
家庭:完善家校社協同機制。進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責任,密切家校溝通,創新協同方式,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教育部門要會同婦聯等部門,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
學校: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社會: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堅持從嚴審批機構;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強化常態運營監管;做好培訓廣告管控。
三、練練手
論述題
論述學校如何與家庭、社會做到教育合力。
【答案】教育合力是指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力量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溝通,統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一體化,以提高教育活動實效。教育合力的形成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學校作為專職教育機構,有著明確的目的、周密的計劃、科學的組織,有經驗豐富、掌握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專門教育工作者。同時,學校具有青少年學生集中學習環境好、規章制度健全、育人周期長等明顯的教育優勢,并在社會上具有廣泛的凝聚力、號召力,容易得到包括黨政機關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支持協助。
(2)家庭、社會和學校三者協調一致,互相配合。三者協調一致有利于保證整個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實現各種教育間的互補作用,從而加強整體教育效果。
(3)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聯系。學校可以通過與家庭相互訪問、建立通信聯系、定時舉行家長會、組織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等途徑加強與家庭之間的聯系。
(4)加強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之間的相互聯系。①建立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的校外教育組織。②學校與校外教育機構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學校應與宣傳部門、社會公共文化機構及專門性的社會教育機構建立聯系,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及社會實踐能力。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與社會各界保持密切聯系。社會各界可以指有關工礦、企業和部隊等單位。學校可以請這些部門的優秀同志到學校做報告或聘請他們為校外輔導員,也可以組織學生到這些單位參觀、訪問和勞動。
在我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為了使受教育者身心得以健康的發展,學校應成為這三者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最積極的倡導者和組織者,而家庭和社會應大力支持學校工作。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