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949439669 | 備考課程:兩年協議無限學
———————————————————————————————————
赫爾曼·艾賓浩斯(1850年1月24日——1909年2月26日),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出生于德國巴門,1890年艾賓浩斯和他人共同創辦了《心理學和感覺生理學雜志》。
艾賓浩斯一生致力于有關記憶的實驗心理學研究,在1885年出版了《關于記憶》一書,提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一成就也令他成為與馮特齊名的心理學家。
(一)實驗研究
在研究材料方面,艾賓浩斯發明了“無意義音節”。所謂的無意義音節就是任意兩個子集夾一個母音形成的詞,除作為記憶的材料外沒有任何其他意義。艾賓浩斯編造了2300多個這樣的無意義音節,然后用這些無意義音節組合成不同長度的學習材料,這些材料不易形成意義聯想。艾賓浩斯用它們作為學習和記億的對象,對記憶進行了系統的實驗研究。
在正確選擇了識記的材料后,艾賓浩斯又為控制實驗條件制定了這樣一些規則:第一,控制生活規律,在實驗期間的每一天的同一時刻進行識記實驗,以便排除生理因素的波動對識記結果的影響。第二,在每學習完一段材料后休息15秒鐘,以防止疲勞的影響。第三,保持恒定的閱讀和背誦速度。第四,為了排除動機因素的影響,識記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第五,在閱讀和背誦的過程中,保持重音的規律性和恒定性,語調上也應恒定,以避免由此引發的意義聯想。第六,不采取任何方式促進記憶,只采用重復的方式。最后,采用通讀的方式識記材料,不對材料的背誦做刻意的安排。
在記憶結果的測量方法上,艾賓浩斯發明了節省法。節省法在對識記材料進行記憶后,經過一定的時間間隔,再次對同一材料進行識記,對比兩次識記的重復次數,看看比前一次節省了多少次,以節省的次數作為記憶中所保持內容的依據。這樣—來,識記的效果就有了一個客觀的指標。
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是在1879-1980年和1883-1884年兩個時期進行的,每個時期都持續1年多時間。他系統研究了誦讀次數、音節長度、間隔時間等因素對學習、保持、聯想和復現這四個記憶階段的影響。艾賓浩斯得出以下結論。
艾賓浩斯得出了許多有價值的結論.其中最有影響的結論包括:
(1)音節系列的學習速度是它們的長度的函數。也就是說,學習的速度同材料的長度之間有著固定的關系.材料中所包含的音節越多,識記所花費的時間越長。
(2)保持是重復次數的函數。重復的次數同保持的程度成正比關系,即在一定范圍內,識記時重復的次數越多,保持的程度越穩定。由此引申出的結論是:適度的“過度學習”并不浪費時間,而是更有利于記憶。
(3)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根據艾賓浩斯的研究,在識記之后的最初一段時間里,遺忘的速度非常快.之后遺忘的速度減慢,再往后更慢。把這個研究結果標在坐標上,就得出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4)保持是反復學習的函數。重復的次數直接影響著記憶的結果,但是艾賓浩斯發現,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重復對記憶結果有著明顯不同的影響。一種方式是所謂的“集中學習”,即在短時間內重復進行識記;另一種方式是“間隔學習”,即前一次識記后間隔一定的時間再進行重復識記。艾賓浩斯為自己所設定的時間間隔是24小時。他的研究顯示出,間隔學習要優于集中學習。對于同樣長度的識記材料,集中學習所需要的重復次數是68次,而間隔學習只需要7次即達到了同樣的學習目標。
此外,艾賓浩斯還研究了直接聯想、間接聯想、順序聯想相反向聯想對同一識記材料的影響。
(二)發現錯覺
艾賓浩斯發現了艾賓浩斯錯覺,這一發現便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艾賓浩斯錯覺是一種對實際大小知覺上的錯視。在最著名的錯覺圖中,兩個完全相同大小的圓放置在一張圖上,其中一個被較大的圓圍繞,另一個被較小的圓圍繞;被大圓圍繞的圓看起來會比被小圓圍繞的圓還要小。
(三)填充測驗
1867年艾賓浩斯創造了填充測驗,即將測驗題目中某些地方用括號代替’要求被試者埃出遺漏的字’詞。短語或符號圖案’以考察其語文能力、觀察能力、注意能力、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有關知識。
他把填充測驗作為測定兒童智力的一種工具。后來它被廣泛地應用十智力測驗和學力測驗。
(四)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突破
雖然艾賓浩斯沒有像馮特那樣建方一個心理學的體系,但是他第一個把實驗方法用于高級心理過程的研究,采用實驗和統計方法,對形成聯想的過程和條件以及某些聯想規律做了較深人的分析,發現影響學習和保持有諸多變量,如材料的長度、意義性、重復率、保持間歌時間等。他突破了實驗方法只朗應用于研究感知覺等低級心理過程的局限,在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權其重要的意義。
(五)記憶研究的成就
艾賓浩斯的記憶研究取得的成果在心理學中有著持續的影響。在他的研究之后,許多學者對他的研究結論進行了驗證性的研究,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心理學有關記憶的研究仍然以艾賓浩斯的研究為基礎,今日心理學的教科書關于記憶的內容大部分仍然是艾賓浩斯的研究結論。
(六)推動實驗心理學發展
艾賓浩斯繼馮特創辦《哲學研究》雜志之后,創辦了實驗心理學第二個雜志《心理學與感官生理學》。由于馮持認為實驗方法只能研究感知覺,不能研究記憶和思維,因而艾賓浩斯記憶的研究不能登載在馮特的雜志上新雜志的創辦打破了馮持的壟斷,從而為拓展實驗心理學的范圍奠定了基礎。
(七)遺忘的規律
最早對遺忘進行實驗研究的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了“遺忘曲線”。艾賓浩斯是研究記憶的第一人,也是研究遺忘的第一人。他創造了無意義音節并采用節省法對高級心理活動過程的記憶進行實驗研究。
這條曲線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在最初的時間里遺忘速度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速度逐漸緩慢下來,過了相當長的時間后,遺忘幾乎不再發生。遺忘是有規律的,即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負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遺忘了。
艾賓浩斯之后的人類聯想學習和記憶研究,可以概況為三種基本范式:系列學習、配對聯想學習、自由回憶學習。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