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1.能積極地悅納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確評價、樂于接受并喜歡自己。承認人是有個體差異的,允許自己不如別人。
2.有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能面對現實并積極地去適應環境與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客觀了解學生的能力;具有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和有效運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
3.熱愛教師職業,積極地愛學生。能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自我安慰與自我實現,從有成效的教育教學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穩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教師的教育心理環境是否穩定、樂觀、積極,將影響教師整個心理狀態及行為,也關系到教育教學的效果。
5.能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繁重艱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堅強的意志品質,即教學工作中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堅定性;處理問題時決策的果斷性和堅持性;面對矛盾沉著冷靜的自制力;以及給予愛和接受愛的能力。
6.和諧的教育人際關系。教師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與他人和諧相處,積極態度(如尊重、真誠、羨慕、信任、贊美等)多于消極態度(如畏懼、多疑、嫉妒、憎惡等)。
7.能適應和改造教育環境。教師能適應當前發展、改革與創新的教育環境,為積極改造不良教育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獻計獻策。
二、教師常見的心理沖突
1.負擔過重,過分疲勞。教師除了上課,還要批改作業,編制各種練習題或考試題,如果是班主任還得處理班務,進行個別教育,組織各種活動以及家訪等。
2.現實與理想之間反差巨大。教師普遍感到,應該堅持社會理想,用理想模式來塑造自己,但難免在現實中處處碰壁。如學校本來不應片面追求升學率,但又不得不為之。
3.個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觀需求與這些需求難以實現之間存在矛盾。教師面對個人主觀需要與客觀上難以滿足個人主觀需要的矛盾,往往無所適從。比如,想有所成就,但又不知從何下手。
4.自我認知出現偏差。新教師的自我認知偏差主要表現為兩種類型:一是自我擴張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三、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主觀方面。教師的心理健康受其人格特征、心理素質等自身因素制約。
2.客觀方面。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如教學工作量繁重而復雜,節奏緊張,教師不堪重負;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與勞動強度不成正比,挫傷積極性,使教師缺乏成就感和前途感;學校組織中人際關系復雜;家庭關系不和諧等。
四、職業壓力與職業倦怠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教師職業成長的重要內容。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促進。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以及教師專業化進程的加快,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職業壓力和職業倦怠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職業壓力
教師的職業壓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師對來自教學情境的刺激產生的情緒反應。了解教師職業壓力的來源,幫助教師有效地應對,是維護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教師職業壓力按性質的不同分為五類:第一,中心壓力——較小的壓力及日常的麻煩;第二,外圍的壓力——教師經歷的重大生活事件或壓力情節;第三,預期性壓力——教師預先考慮到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第四,情境壓力——教師現在的心境;第五,回顧壓力——教師對自己過去的壓力事件及相關經歷進行的評價。
2.職業倦怠
長期的職業壓力會導致教師的職業倦怠。它是個體在長期的職業壓力下,缺乏應對資源和應對能力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教師的職業倦怠是在長期工作壓力和自身心理素質的互動下形成的,并帶來生理、情緒、認知和行為等方面的問題,導致教師出現嚴重的身心疾病。
瑪勒斯等人認為職業倦怠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情緒耗竭,指個體情緒情感處于極度的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喪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采取冷漠和忽視的態度;三是個人成就感低,表現為消極地評價自己,貶低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五、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1.個體積極的自我調適
個體自我調適的目的是通過改變個體自身的某些特點來增強適應工作環境的能力。自我調適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訓練、認知壓力管理、時間管理、社交訓練和態度改變、歸因訓練、加強鍛煉等。這里主要談以下三點:
(1)觀念改變。教師要學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工作,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要認識到教師工作的復雜性,也要樹立信心;正確認識自己,結合自身實際,對工作作出合理期望,勇于接納自己。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學會休閑,張弛有度。(2)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歸因方式。努力使自己成為更加內控的人,把原因歸結為個體可以控制的因素。注意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當自己有職業倦怠的癥狀時,要勇于面對現實,主動應對,反思自己的壓力來源,積極認知,理智、客觀地看待壓力對自身的影響,形成面對壓力的良好心態。如有必要,應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3)合理的飲食和鍛煉,保持身體健康。注重飲食和鍛煉,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對待自己,對待學生。
2.組織有效的干預
組織干預的思路就是通過削減過度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負荷、明確工作任務、積極溝通與反饋、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來防止和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學校對教學的評價機制是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因素,改善學校領導方式是緩解教師職業壓力的有效途徑。學校應提倡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為教師建立有效的社會認同支持系統,正確認識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另外,要為教師提供深造及參與學校民主決策的機會,增強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構建社會支持網絡
維護教師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支持網絡。首先,對教師的角色期待進行合理的定位;其次,國家應切實采取措施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維護教師的合法權利,使教師切實感到社會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門應探索出有效的教師教育培訓體系,將職前與職后培訓有機結合,提高教師智力與非智力能力,重視教師承受壓力和自我緩解壓力的訓練。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