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
教師專業發展,又稱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通過持續的專業教育,習得教育教學專業技能,形成專業理想、專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從而實現專業自主的過程。它包括教師群體的專業發展和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
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來看,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以及最終體現就在于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
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講師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1.專業理想的建立。教師的專業理想是教師對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專業工作者的向往與追求,它為教師提供了奮斗的目標,是推動教師發展的巨大動力。具有專業理想的教師對教學工作會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投入感,會對教學工作抱有強烈的期待。
2.專業知識的拓展與深化。作為專業人員,教師必須具備從事專業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因此,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專業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一般文化知識。本體性知識,即特定學科及相關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條件性知識,即認識教育對象、開展教育活動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學科知識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學、教學論、學習淪、班級管理、現代教育技術等;實踐性知識,即課堂情境知識,體現教師個人的教學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學風格,如導入、強化、發問、課堂管理、溝通與表達、結課等技巧。
3.專業能力的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最突出的外在表現,也是評價教師專業性的核心因素。這種專業能力可分為教師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兩個方面。
4.專業自我的形成。專業自我包括自我意象、自我尊重、工作動機、工作滿意感、任務知覺和未來前景。教師的專業自我是教師個體對自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將顯著地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效果。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開始踏上教學工作崗位的教師,雖然經過了在職的專業訓練并獲得了合格的教師資格證書,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就是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專業人員,他還要隨著教學工作經歷的延續、經驗的積累、知識的更新及不斷的反思才能逐漸達到專業的成熟。在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著不同的發展問題,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推動著教師專業的不斷發展。“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師專業發展階段論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分為“非關注”階段、“虛擬關注”階段、“生存關注”階段、“任務關注”階段、“自我更新關注”階段五個階段。
1.“非關注”階段
這是進入正式教師教育之前的階段。這一階段的經驗對今后教師的專業發展的影響不可忽視。
在這一階段所形成的“前科學”的教育教學知識、觀念甚至一一直遷延到教師的正式執教階段。
2.“虛擬關注”階段
該階段一般是職前接受教師教育階段(包括實習期)。該階段專業發展主體的身份是學生,至多只是“準教師”。這使得他們所接觸的中小學實際和教師生活帶有某種虛擬性,他們會在虛擬的教學環境中獲得某些經驗,對教育理論及教師技能進行學習和訓練,有了對自我專業發展反思的萌芽,從而為正式進入任職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3.“生存關注”階段
這一階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他們不僅面臨著由教育專業的學生向正式教師角色的轉換,也存在所學理論知識和具體教學實踐的“磨合期”,其問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理論、實踐及其關系進行反思,以克服對于教學實踐的不適應。新任教師一般處于這一階段。
4.“任務關注”階段
在度過了初任期之后,決定留任的教師逐漸步人“任務關注”階段。這是教師專業結構諸方面穩定、持續發展的時期。隨著基本“生存”知識、技能的掌握,教師自信心日益增強,由關注自我的生存到更多地關注教學,由關注“我能行嗎”轉到關注“我怎樣才能行”上來。
5.“自我更新關注”階段
處于該階段的教師,其專業發展的動力轉移到了專業發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評價或職業升遷的牽制,直接以專業發展為指向。同時教師已經可以自覺依照教師發展的一般路線和自己目前的發展條件,有意識地自我規劃,以謀求最大程度的自我發展。
四、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主要包括師范教育、新教師的入職培訓、教師的在職培訓和教師的自我教育。
1.師范教育
職前師范教育階段是師范生進行專業準備與學習,初步形成教師職業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的關鍵時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起始和奠基階段。師范教育的質量直接決定了新教師的質量,并影響著教師今后的發展。
2.入職培訓
新教師都會面臨一個角色適應問題。為了讓新教師盡快進入角色,新教師的任職學校應當采取及時有效的支持性措施。在我國,各級師范院校還承擔了短期的系統培訓工作,培訓的目的是向新教師提供系統而持續的幫助,使之盡快轉變角色、適應環境。
3.在職培訓
為了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為在職教師提供的繼續教育,主要采取“理論學習、嘗試實踐、反省探究”三結合的方式,培養教師研究教育對象、教育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的在職培訓活動很廣,可以是業余進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訓(如集體觀摩、相互評課、相互研討等)。
4.自我教育
教師的自我教育就是專業化的自我建構,它是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徑。教師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自我反思、主動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學中的各種關鍵事件、自學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積極感受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等。教師的自我教育是專業理想確立、專業情感積淀、專業技能提高、專業風格形成的關鍵。
此外,跨校合作比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講師指導比如講座、報告,政府教育部門和教研機構組織的各類專業培訓和交流活動等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五、教師專業化的實現
教師專業化的實現,從客觀上來看,需要國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資金支持;從主觀上來看,需要教師的個人努力。
1.國家和政府對教師專業化的促進與
(1)加強教師教育。①建立一體化和開放式的教師教育體系。一體化,首先指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后提高的一體化;其次指中小幼教師教育一體化;最后指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一體化。②要改革教師教育課程。包括調整課程結構,增加教育理論課程和選修課程的比例;強化實踐性課程;整合課程內容。
(2)制定法律法規。我國于1993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1995年國家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
(3)提供經濟。
2.教師個人為實現專業化應做的主觀努力
(1)善于學習。作為教師,通過學習可以了解教育教學的要求,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明確教師自身的角色和定位。
(2)恒于研究。通過科研,我們可以發現規律,根據規律進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類個體或群體以自身為對象,以尋求更好的發展為目的而進行的積極的和仔細的審視與思考的活動。通過反思,既可以總結經驗、堅定信念,也可以發現問題、完善自己。不僅要反思自己的言語、行動,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經驗和思想。
(4)勇于實踐。首先要有實踐的意識和勇氣,及時捕捉機會,將自己新穎的想法轉化為實踐的行動;其次要講實踐的方法,對新想法進行可行性論證,確定行動方案,然后進行實踐。
總之,要實現教師的個體專業化和群體專業化需要教師個體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識和進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并通過參加各種培訓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同時,國家和政府應該為教師群體專業化創設一定的外部環境。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