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動機來源可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
(2)根據內容和性質可分為正確和錯誤的動機;
(3)從動機的遠近和起作用的久暫來劃分,間接的、長遠的學習動機和直接的、短近的學習動機。
2.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1)加強學習目的教育,發揮目標激勵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確定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通過獲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4)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利用學習反饋和學習評定;
(6)利用學習競賽和獎懲激發學習動機:組織良好的適度的學習競賽,可誘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動機,但應明確,學習競賽可能有消極作用;獎懲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7)與學生簽訂學習協議;
(8)在課堂教學中可供教師選用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技巧。
3.簡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條件。
答:(1)當學生具備學習動機而未被激發時,激發學習動機需要它在學生的整個動機結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2)學生個人必須對學習任務勝任;
(3)各種內部和外部的干擾應減少到可控制的程度;
(4)學生應有學習成功的期望。
4.直觀教學有哪些類型?怎樣在教學中運用這些不同類型。
答:直觀教學,就是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感知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的一種教學手段。主要類型有(1)實物直觀;(2)模像直觀;(3)語言直觀。
運用:(1)目的任務越明確,感知越清晰;(2)對象從背景中越突出,則對象越容易被感知:差異律、活動律、組合律;(3)直觀形象與語言指導相結合,則感知越精確;(4)知識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對感知對象的態度越積極,則感知越深刻;(6)多種分析器的協同活動,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5.簡述焦慮對學習的影響。
答:焦慮對學習起促進或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學生原有焦慮水平的差異;學習材料難易的程度;學生本身的能力水平等。
6.簡述課堂管理的原則。
答:(1)課堂管理應以積極指導而不是消極防范為主;
(2)教育在先,獎懲在后,多獎少罰,反對“不教而誅”,多做細致的思想工作;
(3)師生共同確定應當遵守的課堂規范;
(4)實行課堂民主管理,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態度;
(5)教師要掌握處理不良行為的技巧,這些技巧中首要的是掌握了解學生行為原因的方法;
(6)要盡量消除校內校外的不良影響因素。
7.簡述培養學生積極自我意識的原則。
(1)樹立自信、自重與自尊的行為模范;(2)以成功的經驗激勵學生的積極自我意識;(3)尊重學生的理智與情感,防止不當的褒貶;(4)提出明確與合理的要求,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敗,期望應成為對學生潛能的挑戰。
8.簡述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
答: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有(1)能力分班或分組;(2)跳級;(3)留級;(4)復式教學;(5)程序教學。
9.簡述因材施教的運用原則。
答:因材施教的運用原則:(1)正確的對待方式;(2)正確的態度;(3)積極的評價;(4)主動的操作。
10.簡述父母促進學生學習的原則。
答:(1)愿意花時間關照子女的學習;(2)愿意輔導子女的學習,但要鼓勵子女學會自我依賴;(3)期待子女適當的學習成就,進行合理競爭,獲得必要成績,追求更高學習水平,鼓勵子女和同學共同學習;(4)鼓勵子女正確的學習行為;(5)提供子女心智發展所需的家庭環境;(6)善于使用外界的學習資源;(7)及早幫助診斷子女學習的優點及缺陷。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