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月2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重慶代表團舉行代表小組會議,繼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代表們認為,一年多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代表們還就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兩高”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新一輪“風口”的“新基建”,成為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4、5月26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業創業協同發展聯盟(下稱“聯盟”)成立大會在重慶市永川區舉行。會上,兩省市就業局簽訂了《共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將共建就業服務共享協作機制,共享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協力完成好“六穩”“六保”的首要任務,更好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5、為有效打通企業投資建設堵點,提高政務服務質效,5月27日,市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用4個方面47條舉措進一步推動“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6、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頻次每3天不應少于1次,每周清理并運輸垃圾收集點內的生活垃圾不應少于2次……5月22日,重慶市城市管理局表示,近日我市制定出臺了《鄉鎮環境衛生和農村生活垃圾收運作業管理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這在全國范圍內屬于開創性工作。
7、5月27日,全市鄉村文化振興渝東北渝東南片區座談會在梁平區召開,會議明確全市鄉村文化振興下一步要圍繞五個要點開展工作。會議要求,要精準把握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四個銜接”,即要做好疫情防控與文化振興的有效銜接,要做好文化扶貧與文化振興的有效銜接,要做好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有效銜接,要做好政府供給和群眾需求的有效銜接,全力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百鄉千村”示范工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鄉村振興榜樣的宣傳選樹、優秀鄉土文化保護傳承、鄉村文化供給優化升級、鄉村移風易俗工作、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等鄉村文化振興重點工作。
8、5月27日,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表示,該局已于近日印發《關于加強自然資源保護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重慶名山名峰、城市景觀山體、臨江山體、特色岸線、特色地名等屬于特色自然景觀資源,今后可以保值增值,其地形地貌將受到重點保護。根據《通知》,我市自然資源主要包含土地、礦產、森林、草地、濕地、水及特色自然景觀資源等,它們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生態產品的主要來源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事關生態安全格局的構建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9、5月27日,2020年全市三峽后續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要求,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三峽后續工作的重中之重,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壓倒性位置,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會議要求我市每年用于三峽后續工作的項目和資金中,用于生態保護的比例不低于50%。據了解,自2011年三峽后續工作開展以來,重慶庫區經濟加快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交通、水利及城鎮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安全穩定總體向好,三峽后續規劃目標取得階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