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江南大地生機盎然,干部群眾與春天同行,齊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行曲。鄉間田野上,農民們正在修渠育苗,搶抓農時忙春耕;扶貧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開足馬力復工生產;扶貧種養基地內種植采摘,員工往來穿梭辛勤勞作……在湖南省瀏陽市金剛鎮,到處呈現一派繁忙景象,一批批扶貧產業項目在“疫”線快馬突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轉好,金剛鎮14家扶貧車間里機器轟鳴,322名貧困勞動力返廠進入工區,干勁十足。
3月31日早7點,金剛鎮石霜村村民曾小玲就已到達湖南省就業扶貧基地瀏陽市金莊煙花鞭炮廠的工作崗位上。曾小玲一家3口人,丈夫和公公都已過世,婆婆身患慢性病,女兒在讀中學。她已在扶貧車間上班3年多,工資不僅支撐了家庭開支,還償還了幾萬元的欠款。
金莊煙花鞭炮廠是湖南第一個成立扶貧車間的企業,專門拿出30多個崗位給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在疫情期間,為不影響貧困戶脫貧,企業提前謀劃,保障扶貧車間第一時間復工復產。企業不僅吸納了本地貧困勞動力,還吸引了云南的貧困戶來就業。3月15日,復工返廠專車前往云南接回22名員工,其中李偉就是來自云南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湖南這邊工資待遇并不比沿海差,而且就業環境好,服務周到,廠里還專門派車到家里來接我們上班,讓人感到暖心。”李偉在金剛鎮務工已有兩年,從開始的裝運工人做起,現在已經成為內筒線的“熟練工”,往家里寄的錢也多了起來。
針對疫情給扶貧產業發展帶來的困難和問題,金剛鎮成立“扶貧小分隊”,選派技術人員“點對點”指導生產,選派82名黨員干部聯系企業,發揮非公企業黨員“防疫聯絡員”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員工返崗、食宿生活以及口罩、消殺用品、測溫儀等防控物資保障問題,確保復工復產工作有序推進,實現穩步增產。
金剛鎮丹桂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夕霞就是“扶貧小分隊”的一員。陳夕霞在走訪時了解到,丹桂村貧困戶湯全義原本和妻子準備外出打工,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來的工廠大量減員,外出打工的計劃一推再推,夫妻倆一籌莫展。湯全義身患三級殘疾,每天都需要服用藥物,妻子曾受工傷,行動不便。陳夕霞在鎮上的扶貧車間為兩人找到公益性崗位,務工后兩人年收入能達3萬元以上。
“扶貧車間對于不同的人群實行不同的就業支撐政策。對于青年貧困勞動力,幫助他們進入企業就業;對于年紀較大、身體殘疾等弱勞動力,則引導企業設置居家式‘扶貧車間’和創設公益性崗位,讓他們實現靈活就業安置。對貧困家庭來說,只要有一個勞動力正常就業,脫貧就不成問題。”金剛鎮黨委書記黃武說。
扶貧車間復工忙,美好生活有希望。在家門口成為“車間工人”,成為貧困群眾“穩定就業、脫貧增收”的有效途徑。“為鞏固脫貧成果,我們將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扶貧車間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中西部22個省份共有扶貧車間28447個,目前已復工26236個,復工率92.23%,較3月6日增加5849個、提高29.16個百分點。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之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多地扶持發展扶貧車間,為促進貧困家庭就業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指出,眼下不少扶貧車間已經復工,帶動了不少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如今,這些“小車間”正在發揮“大作用”,各地的車間正開足馬力,全力以赴趕制訂單,把疫情耽誤的時間補回來,讓貧困戶的錢袋子實實在在地鼓起來。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2日 10版)
信息來源:https://news.gmw.cn/2020-04/02/content_33707048.htm
原標題:扶貧車間里的復工復產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