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
在馳援武漢的隊伍中,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的“新湘雅志愿軍團”就是其中一支逆風而行的國家戰隊,他們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奔赴武漢抗疫一線,在一線展開了一場有溫度的戰斗。
1.主動請纓,“志愿軍團”連夜出征
病毒肆虐,武漢告急!2月7日晚,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緊急召開黨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組隊方案。醫院連夜請戰,1小時內組建了一支130人的“新湘雅志愿軍團”(簡稱“志愿軍團”)。
“志愿軍團”有醫生30人,護理人員100人,人員結構合理,素質過硬。其中,很多人參加過援塞、抗擊非典等大型公共衛生應急事件。隊伍中,有的推遲婚禮,有的匆匆別離新婚妻子,有的夫妻倆把孩子送回老家共同請戰,也有的說:“我沒牽掛,我上!”
2月9日,“志愿軍團”接到任務:整建制接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癥病房,當晚開診。緊急改造的隔離病房,裝修還在收尾,設備和藥品都沒有完全到位,先遣部隊馬上和同濟醫院的工作人員一起布置病房、調試設備、熟悉流程,做好準備工作。
24點,第一批30位病人到來。咳嗽聲不斷,空氣中彌漫著焦慮、恐懼和痛苦。隊長王知非和護理部副主任鐘竹青安排醫務人員快速分流,協調床位。
“報告,32床血氧只有70%!”“10床不到60%!”“23床爺爺氣促,血氧45%!”患者的指脈氧很低,中法新城院區的ICU已經爆滿,而病房只有兩臺無創呼吸機,怎么辦?
呼吸內科專家劉純、劉宗道和急危重癥醫學專家肖雪飛三位組長當即決定,無創呼吸機給病情最重的兩位患者。對其余患者鼻導管給氧,把氧流量調到最大,再讓他們能趴的俯臥位,不能趴的側臥位,上監護,同時積極調配呼吸機、高流量氧療機。
凌晨3點,第二批18位患者到達。有位奶奶一家8口中6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女兒已離世,老人被推進來時渾身發抖。護士將老人安排在離護士站最近的房間,安撫她的情緒,加蓋好被子保暖,吸氧,監護,直到她逐漸平靜入睡,氧飽和度也慢慢到了95%。
“當患者都收入病房,已是凌晨5點。其實早已汗流浹背,速干衣也不知道干了多少次,護目鏡壓得鼻梁、臉頰針刺般的疼痛,走快一點就有點氣促。”護士劉丹在日記里寫道。“一個晚上,我們接診了48個患者,感覺這是我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這是醫生孫永超的感嘆。
2.圍繞目標,迅速制定方案
圍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目標,“志愿軍團”發現,新冠肺炎從重癥向危重癥的轉化階段是病情惡化的關鍵時期。淋巴細胞數量、CRP高低、血乳酸水平、肺部CT表現,是判斷病情是否惡化的關鍵指標。對此,醫療隊迅速制定方案。
湖南省省級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救治專家組特設了由4名呼吸治療師組成的呼吸管理應急專家組,湘雅三醫院ICU的李偉是其中之一。這次支援武漢,他作為醫療隊里呼吸治療師組的組長,與向飛等6名呼吸治療師,以及臨時擴充的6名護理成員一道,承擔起整個重癥病房的呼吸治療管理及培訓工作。
俯臥位通氣對于危重癥患者的治療有很好的效果,指導并協助患者完成俯臥位是呼吸治療師主要的工作之一。李偉描述:“在非疫情時,這對我們是輕松完成的事。但當大家穿上連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防護服,戴上令人窒息、視物模糊的防護頭罩時,如何在保證不暴露自己的基礎上,將一個身形壯碩、體重近180斤,并且身上插著各種治療管道的患者安全地完成俯臥位,是對我們團隊協作和個人體能的雙重挑戰。”
每4小時進行病人指脈氧監測,低于93%立即給予呼吸治療干預,以改善患者呼吸問題,降低治療風險。
龍果負責管理氣管插管患者。盡管插管患者飛沫噴濺,氣溶膠形成風險大,但她沒有絲毫畏縮,持續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以便與醫生溝通及時調整處理方法。呼吸治療師身處最前線,感染風險最高,但憑著他們強悍的技能、不懼生死的膽識,給患者贏得了更多的時間和希望。
此外,新湘雅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模式顯現。截至3月19日,在累計收治的86位新冠肺炎患者中,已有57位戰勝強敵,痊愈出院。
3.“你們守護患者,我們守護你們”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防護物資、駐地管理、生活保障就是打贏這場戰役的“糧草”。
“你們守護患者,我們守護你們。”2月9日,由醫院醫學裝備部主任彭偉蓮、后勤保障部副主任龍爍、護理教研室副主任黃輝組成的安全保障小分隊,攜帶物資與支援武漢醫療隊會師。
安全保障小組通過各種措施來保障“糧草”充足、合理、安全、有效。他們快速研究制定出《駐地安全保障手冊》,包括醫療隊員駐地生活管理規范、駐地內個人防護要點、駐地院感質控小組和后勤保障小組的職責流程、各樓層人員分布情況、醫療隊駐地消毒工作和查房登記表等11項內容,為駐地安上層層“防護罩”。
隊員出班回到駐地,必須按既定的路線進入,在門口再接受一場“消毒雨”的噴灑,然后洗手、測體溫,分批進電梯,外出服懸掛房門外方可進入房間……院感組再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處理。后勤組負責全體醫療隊員胸腺肽的定期注射,互相督促加強身體鍛煉;將每日餐食發放到位,隨時對接酒店保障生活物資的補充……對每一個隊友的感控都要嚴防死守,給每一個隊友的照顧都要貼心到位——安全保障小組做到了。
4.“親人暫時不在身邊,有我們在!”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自己住院,家屬也被隔離的情況很多。他們因不能得到親人的陪伴,常常孤獨、恐懼,治療效果也受到影響。在湘雅三醫院接管的病區,大多數患者是老年人,加之很多人不會使用手機,內心對親情更加渴望。因此,湘雅三醫院成立了一支從生活、心理全方位關懷患者的“臨時家屬”療護隊。
“親人暫時不在身邊,有我們在!”招兵榜一出,大家紛紛報名,“我要認領4床”“6床是我的”……大家在工作群內討論得熱火朝天,趕緊下手搶“家屬”。
老年患者在執行醫囑方面依從性較差,如不能按時按量服藥將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為此,“臨時家屬”們想了一個辦法,制作簡易口服藥杯,以控制每次用藥劑量。大家將礦泉水瓶剪成小藥杯的形狀,消毒洗凈晾干后制作防割傷杯口,再貼好標識小紙條,最后由“臨時家屬”一一發給患者并耐心解釋。一位老人拉著“臨時家屬”黃哲的手說,“你就像我的大孫女一樣,在家里就是她幫我把藥瓶分類放好,還在上面寫了大大的字。”“小藥杯”讓老人們的服藥情況明顯改善。
“臨時家屬”們針對不同程度的病患整理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指導方案——《新湘雅“臨時家屬”手冊》,包括輕癥健康指導計劃和重癥健康指導計劃。為方便患者理解方案內容,“臨時家屬”們還將文字轉化成動作并拍成宣教視頻。為了讓患者們真正動起來,“臨時家屬”楊曉禹、曾禮、張晨等利用自己下班的時間帶領大家做三位一體呼吸操。
一位老年患者拉著肖雪飛的手說:“我每天都會寫日記,我一定要看清楚我恩人的名字,日后好有機會報答你們!”肖雪飛說:“你們的康復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報答!”
據悉,經過50天的奮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累計收治86位患者,68位患者康復出院。3月30日,圓滿完成援助任務的“志愿軍團”戰士們,乘坐高鐵返回了湖南長沙。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3日 09版)
信息來源:https://news.gmw.cn/2020-04/03/content_33710284.htm
原標題:有溫度的戰斗——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援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