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社區是構建國家管理格局的微觀基礎,街道是最直接面對的政府工作的“毛細血 管”,社區工作的好壞直接體現著政府工作的落實情況。小小社區連萬家,社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下,我國的社區在不斷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正走在發展的快車道,但要實現社區服務水平提質升級,還需 要“使力”與“借力”。
所謂“使力”,便是需要街道社區當好“掌舵人”,積極進取,勇于擔當,增加社區服務的普惠性、便捷性與 多樣性;而所謂“借力”,則是需要街道社區借助社會力量,積極推進社區服務的全面覆蓋。
要實現社區服務的提檔升級,街道單位應積極統籌,明確方向,強化指導,及時發現和梳理社區短板。街道掌握著居民的大部分基本信息,從孩子托管、老人看護,到困難家庭、特殊人群照顧,每個社區的情況都各不相同, 對轄區居民的不同需求進行合理區分與規劃,是每個街道單位的責任。這需要社區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居民的家庭狀況推出不同的服務套餐,更需要社區工作者密切貼近居民,唯有在了解居民所需的基礎上不斷解決居民困難,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才能更好地提升居民幸福感。
“內功”要練,“外力”也不可少。這就需要搭建參與平臺,向群眾與企業“借力”,援引社會資源助力社區 發展。最了解居民需求的當然是居民本身,發揮居民主體作用,不僅讓社區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還能增強居民的 主人翁意識,進而對社區產生責任感與歸屬感。也唯有大膽發揮居民自治,才能讓群眾力量發揮最大能效。應積極 借鑒“互助小組”“小巷管家”等典范制度,對社區的自我管理進行更有益的探索。另外,社區與企業合作,不僅 能為社區治理帶來經驗,更能為社區生活增添活力。要不斷加強轄區企業與社區之間的互動,通過開展展覽、宣傳 等活動,將企業的好項目、好產品引入社區,豐富居民生活。
當然,除了“借力”于人,社區服務要升級,還需借力“科技”,對接網格化管理,建設智慧社區。當前是數 字經濟時代,我國居民的衣食住行早已離不開科技的支持。當下我國的社區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還存在服務等待 時間長、途徑不夠便捷或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新技術的引入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劑“良方”,手機地圖 APP 的應用,“郵樂社區”項目的開展,均是最好的體現。近年來,我們看到很多的物業在開始圍繞著社區 O2O 做著各種的嘗試,可以想象,當我們有更多的互聯網便民服務站時;當更多的老年人也開始使用 APP繳納水電費,社區生活將具有未來科技化的初始模樣。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有更多城市,更多區域實現“高效社區、便捷生活”的美好愿景!?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下一篇:申論范文:為官需會“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