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949439669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議班
———————————————————————————————————
一、春節的來源
春節是由歲首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以一年農事結束后在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祈求豐年。
二、春節歷史的演變
古代民間最初的歲首指的是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在歷史發展演變中,由于歷法的變動,新年(歲首)在日期上有所調整。
辛亥革命以后,逐漸改用公歷紀年。后來為區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歷一月一日改稱為“元旦”。
三、春節名稱的變革
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四、傳統習俗
祭灶 掃塵 貼春聯、門神 年畫 倒貼“福”字 除夕夜 年夜飯(團年飯) 祭祖 守歲 回娘家 初六送窮 接財神 紅包(壓歲錢) 新年贈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五、有關春節的詩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戴復古《除夜》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蘇軾《守歲》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歸》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陸游《除夜雪》
十年舊夢無尋處,幾度新春不在家。——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戴復古《除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蘇軾《守歲》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陸游《除夜雪》
衣懶換,酒難賒??蓱z此夕看梅花。——吳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劉長卿《新年作》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皇甫冉《春思》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常識積累:春節與年俗
下一篇:法律知識:關于彩禮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