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基本問題叫作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首先是物質和意識二者何者為第一性,其次是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
今天就來分析下“第一性”這個角度,第一性所論述的為物質和意識何者為本源的一個問題,如果認為物質是本源,物質決定意識就區分出來的是“唯物主義”,如果認為意識為本源,意識決定物質就區分出“唯心主義”,接下來詳細論述下“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概念。
一、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萬事萬物的本源,但是根據對于物質這個概念認識廣度和深度不同也會把唯物主義區分為以下三種形態:
1.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的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的實物,這種實物都是咱們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到的離不開的,哲學家把這些東西歸結為的是物質,例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學說、陰陽二氣學說等。
2.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是原子,認為原子的屬性就是一些物質的共同屬性。這種哲學形態常考的部分是他所具有的的三個缺陷性。機械性、形而上學性、不徹底性。
機械性指的是他認為所有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即一種簡單的位移,不承認更高級別的運動。形而上學性即用孤立片面靜止的觀點看待整個世界。不徹底性即他的自然觀點是唯物的,認為萬事萬物由原子構成,但是歷史觀是唯心的,認為社會的發展變遷是由單個的英雄人物推動的。
3. 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指出客觀實在是物質的本質屬性。
二、唯心主義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萬事萬物的本源,意識決定一切派生一切。
1. 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認為“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即我認為如何世界就會如何。例如: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人是萬物的尺度都是典型的案例展現。
2. 客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客觀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即虛無縹緲的和人類一點關系都沒有的客觀精神。例如:老子的“道”的學說,朱熹的“理學”。
以上為本次講解全部內容,大家做題時注意哦。
或關注重慶新公企事業單位招聘微信號(cqsydw),及時掌握公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