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事業單位備考交流群:920164875 | 歷年題庫 | 教材 | 備考課程
經常聽到周圍男性朋友感概:都說三十而立,自己卻一事無成……
為何男性朋友會如此感概呢,“三十而立”代表什么?下面就給大家講講關于年齡的稱謂!
中國人的年齡表達方式是一種有趣的文化現象,從出生不滿周歲到一百歲都有有趣的稱謂:
1.襁褓:不滿周歲,指嬰幼兒時期。“褓”是包裹嬰兒用的小被,“襁”是捆束小被和用來背負的條帶。
2.孩提:二三歲的兒童。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襁褓中。
3.始齔:七八歲。開始換牙。
4.垂髫:三四歲到八九歲。古代兒童的發式,讓頭發自然下垂,借指兒童時期。
5.總角:八九歲到十三四歲。束發成角。
6.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7.束發:男子十五歲。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發為髻,成童。
8.及笄之年: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滿15歲結發,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9.弱冠: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
10.而立之年:三十歲。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為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于男性。
11.不惑之年:四十歲。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12.知命之年:五十歲。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13.耳順(花甲):六十歲。耳順,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花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
14.古稀之年:七十歲。指人活到70歲比較少,難得。
15.耄耋之年:八九十歲。指年紀很大的人。
16.期頤之年:一百歲。這時飲食起居期待子孫奉養照顧了。
關于這些年齡稱謂是不是很有趣呢?在考試中,一般會如何考查大家呢,我們一起看看吧!
例題:(單選)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專門的稱謂來代替,下面的年齡稱謂按從小到大排列正確的是( )。
(1)豆蔻 (2)弱冠 (3)耄耋 (4)不惑 (5)花甲
A.(1)(2)(3)(4)(5) B.(1)(2)(4)(5)(3)
C.(5)(4)(1)(2)(3) D.(3)(1)(2)(4)(5)
【答案】B。本題考查常識。豆蔻指女子十三四歲,弱冠是男子二十歲,耄耋是指八九十歲,不惑是指四十歲,花甲是指六十歲,故本題答案為B。
或關注重慶新公企事業單位招聘微信號(cqsydw),及時掌握公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