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71748890 | 備考課程:一年/兩年協議無限學
———————————————————————————————————
一、單選題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出自【C】
A.《教育論》
B.《孟子》
C.《論語》
D.《學記》
2.探討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是關于【D】問題。
A.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教育藝術
D.教育目的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詳細論證班級上課制的教育著作是【C】。
A.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D.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4.教育史上兩大對立學派-傳統教育派與現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C】。
A.凱洛夫和赫爾巴特
B.杜威和赫爾巴特
C.赫爾巴特和杜威
D.夸美紐斯和杜威
5.精神分析學派(精神動力學派)是【C】創立的。
A.笛卡爾
B.華生
C.弗洛伊德
D.羅杰斯
6.“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這是出自【D】
A.《教育論》
B.《孟子》
C.《論語》
D.《學記》
7.師生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D】
A.授受關系
B.民主平等關系
C.師道尊嚴關系
D.相互促進關系
8.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隨意注意
B.不隨意注意
C.隨意后注意
D.無意注意
9.先有一個目標(目的),它與當前的狀態之間存在著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就要想出某種辦法采取活動(手段)來減小這個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嘗試錯誤法
10.中國第一本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教育學著作的作者是【B】
A.廖世承
B.楊賢江
C.凱洛夫
D.潘淑
11.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提出了【A】
A.自然后果法
B.紳士教育
C.小先生制
D.教學相長
12.一般來說,偏愛自然科學,且自尊心較強的學生的認知風格屬于【B】
A.場依存型
B.場獨立型
C.沉思型
D.沖動型
13.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是【B】
A.全面發展
B.均衡發展
C.能力為重
D.德育為先
14.不愛與人交往、有孤獨感,動作顯得緩慢、單調、深沉的特征屬于【D】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15.“從做中學”是【A】的重要主張。
A.杜威
B.陶行知
C.克伯屈
D.赫爾巴特
16.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種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18歲階段的發展危機是【C】
A.勤奮感對自卑感
B.主動感對內疚感
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D.自主感對羞恥感
17.“實驗教育學”是【B】首次提出。
A.斯賓塞
B.梅伊曼
C.拉伊
D.杜威
18.教育公平的重點是【C】①機會公平 ②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④扶持困難群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說是由美國心理學家【B】提出來的。
A.斯皮爾曼
B.卡特爾
C.瑟斯頓
D.吉爾福特
20.某初級中學為追求升學率,將年級成績最差的三名學生除名,該中學侵犯了未成年學生的【C】
A.人格尊嚴
B.隱私權
C.受教育權
D.教育權
21.為實現一定時期的教育目的而規定的教育工作的總方向是【A】
A.教育方針
B. 教育制度
C.教育藝術
D.教育目的
22.一年級一班的新來班主任采取和學生討論的方式,共同制定一些班規或者制度。這位班主任的領導方式屬于【B】
A.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平等型
23.一般認為,個體智力在【C】達到高峰。
A.18歲
B.15歲
C.25歲
D.45歲
2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提出,立德樹人,把【D】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A.愛國主義
B.集體主義
C.民主法制
D.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25.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斯金納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二、解答題
1.德育過程有哪些規律可循?
【參考答案】
(1)德育過程是促進受教育者知、情、意、行協調發展的過程。
(2)德育過程是德育主體養成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通過教育性活動和交往施加德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2.簡述教學設計的依據。
【參考答案】
(1)現代教學理論。
(2)系統科學的原理與方法。
(3)教學的實際需要。
(4)學生的需要和特點。
(5)教師的教學經驗。
三、論述題
試論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參考答案】
(1)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教師領導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體作用。
(2)教師是教育者,他要將國家社會規定的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聞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學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師要對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
(3)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文化知識要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實踐活動,因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學習主動性。
(4)我們既不能片面地強調教師的,也不能主張兒童中心主義,而要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的自覺積極性正確地結合起來。
四、案例分析題
一位大學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學生活時,如此說道:當我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我猛然覺得這12年的寒窗苦換來的除了一張通知書外,似乎什么都沒有——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興趣愛好。他除了無奈地“喜歡”數理化英語等高考課程外,簡直都忘了國歌是怎么唱的了。
分析:對這樣的教學過程的批判反思。
【參考答案】
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具有青春活力的學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看自己想看的書,不能想自己想的事,而是為了滿足某種外在需要,達到某種功利的目的,把自己淹沒在一堆堆的練習卷、一沓沓的參考書中,這是一個多么可悲和殘酷的活動。(批判)
教學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理性知識的傳遞過程,而更多的是師生間感情交流過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直接影響到教與學行為的有效性。良好的教學過程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預設上,講求的是尊重和信任。(反思)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教師招聘考試教育法律法規練習題
下一篇:教師招聘考試政治理論基本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