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舊唯物論其實對自由的理解更多的是傾向于對于必然的的一種順從,此派觀點覺得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受到必然的制約,因而我們需要理性的去認識必然,在必然的本身當中去獲得自由,而這種自由是減少必然對自由的強化,同時增加必然的神秘性,此類觀點雖有肯定了必然的重要性,但也要其局限性,言外之意自由不僅是要認識必然,更重要的是實踐對于必然的駕馭能力。
2、唯心論更多的是夸大了主體的作用,換句話說是把主體進行了抽象化,抽象化為一個類似于精神的實體,這個精神的實體創造出了客觀世界,因而客體不會制約精神實體,因此這個精神實體是絕對自由的。這里的精神其實就是我們的意識,換言之人的自由其實就是意識進行自我選擇自由,而這種選擇是自主的甚至是無條件的。唯心論的觀點同樣忽視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的意識的能動性它是源于哪里,實際上來自于物質實踐,而這里顯然脫離了物質實踐。
3、馬克思主義對上述兩種觀點進行了批判同時指出了各自的局限性。那么必然和自由其實是自由是以必然為依據的,正式由于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運行的規律,因而我們的意識才發揮出相應的預見作用。換言之正是由于這種必然的存在,這才為意識發揮預見性提供了可能性,這樣人的意識才有相應的選擇的自由性。誠然意識的內容其具體表現形式是通過主體自身所體現出來的,自身所表現的的意志、愿望、欲望、需求等等都取決于主體內在的尺度的把握,而這個內在的尺度其實就是讓客體為主體所服務,那么在服務主體的過程當中必須以客體自身的尺度為依據,也就是認識了事物的必然性也即外在尺度,才能自由的把握內在尺度所運用的范圍,從而實現必然與自由的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