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63261430 | 備考課程:一年/兩年協議無限學
———————————————————————————————————
【導語】2021上半年重慶市屬事業單位《教育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現已發布,新公教育 為廣大考生整理此次公告內容如下,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切勿錯過報名時間。新公教 育為報考重慶事業單位考生提供備考資料、輔導用書、真題講義、筆試課程等內容, 歡迎各位考生加入備考備考QQ群:663261430 一起學習!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規
特別提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教育法律法規政策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為準。
第一節 國家教育政策法規
一、教育政策與教育法規
教育政策、教育法規的概念。
我國教育政策、法規的體系、類型、結構及特征。教育政策、法規在國家政策、法規體系中的地位。
二、現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及重要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立法目的,適用范圍,主要內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性質,地位,立法宗旨,主要內容(教師法律地位、教師的權利義務、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聘任制度、教師培養培訓制度、教師待遇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法律地位,立法宗旨,義務教育的性質和特征、新《義務教育法》的突破。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內容(高等教育的含義與義務、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學校的學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性質、地位,立法宗旨,主要內容(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性質,地位,立法目的,主要內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性質與地位,頒布的目的和意義,立法宗旨,主要內容(學生傷害事故的含義,學生傷害事故處理的原則,學校責任事故情形,學校無責任事故情形,學生或監護人責任事故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內容(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的保障條件)。
三、現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規定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發生的意見和方法。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具體要求和內容。
《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提出的意見。
第二節 地方教育政策法規
重慶市義務教育條例
重慶市義務教育條例的基本原則。
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學校、教師、教育教學、法律責任。
第三節 教育政策法規的實施
一、教育政策法規的實施的概念
教育政策執行,是將教育政策內容轉變為教育現實的過程。
教育法的實施,是指教育法在現實社會中的實現。教育法實施的方式分為教育法的適用和教育法的遵守。
二、教育政策法規實施現狀
教育政策法規實施的成就。教育投入比例增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兩基”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推進教師專業化和教師隊伍建設規范化取得實效、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成就顯著、終身教育體系逐步完善、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社會力量辦學規模擴大。
教育政策法規實施的問題。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問題、教育法規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三、教育政策法規實施措施
教育政策執行問題的解決措施。
教育法實施問題的解決措施。
四、教育政策法規實施評估
教育政策評估。教育法的監督。
第二章 教育基礎理論
第一節 教育目的與教育規律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定義、教育目的的結構與類型、教育目的的特點、教育目的的功能、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及原則。
教育目的理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個人全面發展”的學說是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論依據。
我國的教育目的。我國的教育目的規定、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教育規律
教育規律的概念。教育規律同規律一樣,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的本質性聯系,以及事物(教育)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就是教育現象同其他社會現象或教育現象內部各結構要素之間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間的內在聯系。
教育與人的關系。人類的可教性、人性與教育、身心發展特征與教育。
教育與社會。社會要素與教育(第三節詳講),社會發展與教育發展:現代化與教育發展、信息化與教育信息化、知識經濟與教育改革、可持續發展與教育改革。
第二節 教師與學生
一、教師
教師勞動的特點。勞動對象的復雜性、勞動任務的綜合性、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勞動過程的創造性、勞動成果的長效性。
教師的工作價值與角色扮演。教師的工作價值、教師的角色扮演。
教師的素養及其培養。現代教師的素養、教師素養的培養。
二、學生
學生的本質特點。
學生的地位。學生的社會地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學生的發展。學生發展的含義、學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三、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概念、師生關系的表現形式、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第三節 教育與發展
一、教育與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概述。人的全面發展的定義、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
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因素。遺傳素質、環境、教育的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主導作用。
二、教育與社會發展
教育的社會制約性。生產力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科學技術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人口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
教育的社會功能。教育的經濟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與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關系。教育發展是人才發展的先決條件。經濟發展是人才發展的必然結果。正規教育發展中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以人為本的必然要求。
第四節 德育的實施
一、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
幼兒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特點。
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特點。
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特點。
二、德育的基本原則
知行統一原則。
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嚴格要求與尊重理解相結合。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的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三、德育的實施途徑
德育途徑指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包括課程、團隊活動、校園文化、校外教育機構組織的校外活動、大眾媒體。
四、德育方法及運用
說服教育法。含義、運用。
榜樣教育法。含義、運用。
陶冶教育法。含義、運用。
自我修養法。含義、運用。
學校心理咨詢法。含義、運用。
品德評價法。含義、運用。
五、德育方法的創新探索
德育方法創新的基本思路。
現代德育方法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