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呈現:
1.部分偏遠地區計劃實行多于九年的義務教育,對此你怎么看?
2.當今社會上幼兒園常常出現“拼爹”的現象,對這種現象你怎么看?
3.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這句話你怎么看?
我們會發現,邏輯思維類的問題有個共同的特征,就是讓你對一個現象、一個政策或是一個觀點談談你的理解或看法。如果考生看到這類問法的題目,首先要把它歸納到邏輯思維類問題,接下來,再來根據思路,組織答案。
我們以一個試題為例:
部分偏遠地區計劃實行多于九年的義務教育,對此你怎么看?
考生常見回答:
我贊同這樣的做法。
原因是偏遠地區一般經濟較為落后,實施多于九年的義務教育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取得更高的學歷,從而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看上去,考生的回答有理有據,既闡明了自己的看法,也說明了原因,但是,這樣的回答不能得到,第一,從時間維度上,時間太短,不到我們所要求的一分半到兩分鐘的時間。第二,從內容上,原因層面沒有分析全面,而且沒有從根本上體現出如何更好的落實這樣的計劃。
類似于這樣的題目,我們一般分為三步走:提出觀點——論證觀點——落實觀點
提出觀點:對題目中的現象、政策或是觀點進行價值判斷,即要求考生言簡意賅的說出自己對這個現象、政策或是觀點的看法,贊同或是反對。
論證觀點:對你的觀點進行進一步的論證,即要求考生用充分的理由說服考生你為什么會贊同或是反對。這里,可以從影響(積極或消極)和原因的維度進行論述。
落實觀點:如果你反對,不贊同,那么要說我們該如何做,也就是提出正確的做法。如果你贊同,那么我們可以在最后加入自己的補充建議,使之更好,更完美。
結合上述三步走的思路,我們可以嘗試著組織出答案:
提出觀點:贊同。受教育人數增長,為該地區培養人才建設家鄉,從而促進地區經濟增長、提高人民幸福度。
論證觀點:1.背景分析:群眾受教育程度平均水平偏低,經濟相對落后,當地發展與人民幸福受限。
2.影響分析(積極影響):
首先,有助于面臨失學兒童重獲求學機會;
其次,有助于減輕家長因子女求學的經濟負擔。
最后,有助于促進受教育人數增長,從培養更多更優的人才。
落實觀點:(補充建議)
為了更好的使這項計劃得以實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引導群眾對政策的認同:宣傳-廣而告之(摒棄“讀書無用論”思想);
2.政策貫徹落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執行到位、責任到人(中公師資配備保質保量);
3.建立政策實施的長效機制:實時監督、嚴格監管。
以上就是教師資格結構化面試中邏輯思維類問題的解題技巧及方法,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