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我國教材浪費現象嚴重,每年零售數量超過29億冊,總計約260億元的中小學教材最后大多作為廢品被回收。實際上,教科書的循環利用早已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遺憾的是,至今仍未找到應對之策。
[提出觀點]
推廣教材循環使用,不進能夠節約教育財政資金,減少學生家庭支出,而且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很好的示范意義。
[綜合分析]
近年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已在我國社會中形成共識,從空調調高一度、光盤行動、推出半份菜等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摒棄浪費陋習的有效舉措。但反觀到教材領域,不斷上演的廢舊教科書、教輔材料堆積如山的現象令人唏噓不已。隨著時代的發展,由于我國教科書使用量越來越大,印制精美高檔,如果不能進行循環利用,必將會造成很大的浪費。
分析教科書循環利用的難點,一方面是產業鏈梗阻加大了供需匹配成本,導致循環利用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是出于衛生消毒和不能隨意做讀書筆記的顧慮,致使廢舊教科書難以重新進入課堂而產生浪費現象。更為重要的,購書已經不僅僅是培養人才的需要,更是促進消費的必須,這種經濟效益成為了教材循環使用的攔路虎。
[參考對策]
教材循環使用需要學生、家長、學校、教育部門等相關平臺的多方努力。
學校可做好校園內循環,建立教材循環使用制度,實現校園內免費教材的循環使用。
對于非免費教材,教育部門可以建立教材回收機制,對符合循環使用條件的教材折價回收,探索激勵機制,鼓勵學生捐贈二手教材,最后由對其進行整理、消毒、發放,保證其安全性。從而節省供需匹配成本,實現教材循環使用的高效運轉。
法務部門可完善二手教材交易的相關政策、法律,在依法規范出版物發行活動,區分商戶和個人賣家、新書和舊書,因類施策,營造一個鼓勵二手教材流通的法律環境,以促進相關共享平臺的發展。
市場管理部門要注重創新管理方式,出臺二手教材回收規范。讓市場在二手教材資源配置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讓教材回收企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申論熱點:城市治理形式主義不可取
下一篇:公務員申論:名言警句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