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事業單位備考交流群:920164875 | 歷年題庫 | 教材 | 備考課程
微信是近年來出現的較為流行的通信交流方式,某權威機構對家長與孩子是否成為微信好友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沒有成為孩子微信好友的家長占55.8%。對此你怎么看?
示范答題:
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推廣,微信幾乎成為每一個智能手機的標配。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朋友圈來傳遞生活中的各種信息,隨時隨地和朋友共享身邊的趣事。微信確實已經發展成了時代的潮流,不管何時何地,隨處可見拿著手機使用微信的人們。但是父母和子女不是好友的情況卻占到55.8%,這一數據令我非常驚訝,當然也有一絲擔憂。
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的缺失。對于寄宿在學校的孩子,家長沒有辦法了解孩子的生活,孩子也失去了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平臺,失去了經驗性的指導,這樣的做法不利于和諧家庭的構建,不利于良好家風的建設。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多方都需要進行自省。
一方面,子女與父母共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父母加子女微信好友,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的體現,他們會想方設法地了解子女的生存境遇,從而提供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但是有的時候過猶不及,有些家長沒有掌握好度,對于孩子而言反而是一種負擔。
比如,現在微信“養生學”風靡整個父母的朋友圈,但實際上很多的文章并不科學,父母本著關愛子女的態度轉發給孩子,很多子女不能理解,甚至直言“朋友圈請放過我們的父母”。
另一方面,在年輕的子女看來,微信是一個分享經歷、 表達意見、發泄情緒和社會交往的私人平臺,父母將微信看成了解子女生活狀態的一個窗口, 不同的思維邏輯,導致父母和子女對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態度。父母進入“朋友圈”,猶如一個無處不在的監督者,讓自己和他人的互動交流處于一種被壓抑、被限制的狀態。不論是害怕父母擔心,還是不愿意讓父母知道隱私,或不希望父母過多地干涉私人生活,他們都不希望父母在微信中過多關心自己,希望減少壓迫感。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從個人的角色出發,作為子女我們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要加大對父母的關愛,學會和他們交流溝通,并且主動去幫助他們使用網絡,比如為他們制作微信操作方法流程圖,幫助他們辨別信息的真偽,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紅利。同時,子女也可以直接告知父母自已空閑的時間,主動和父母溝通,多進行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第二,父母應提高對信息的辨識力度。父母本人要了解網絡上一味以流量為噱頭的文章,可能并不是很科學,要更加科學理性地對待,要學會信息甄別,合理關心自己的子女。對新鮮事物要努力學習,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向子女進行詢問,及時解決,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縮小和子女之間的代溝。
第三,多方合力宣傳引導。微信平臺可以優化操作流程,推出父母交流專欄的項目。在父親節和母親節時,對打開的頁面進行優化,提倡對父母的關愛;社會組織尤其是社區、學校等都要努力幫助學生和家長縮短雙方的距離,比如在學校設置感恩教學,讓孩子能夠理解家長的良苦用心;在社區進行家長講堂,讓家長明白孩子喜歡和能夠接受的交流溝通方式方法。
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微信一定可以成為親人間交流感情的便利工具,同時也會成為年輕朋友工作上的好幫手,更好地讓互聯網的紅利便利我們的生活。
考生答題完畢!
重慶事業單位考試信息歡迎關注新公教育-重慶人事考試信息網
或關注重慶新公企事業單位招聘微信號(cqsydw),及時掌握公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