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群眾幸福,干部要吃“學習苦”。學習不是一勞永逸之事,是一件苦差事。但選擇了學習就是選擇了進步,同樣也是選擇了吃苦。古人有“韋編三絕”、“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的學習典范。學貴有恒,鍥而不舍,領導干部在學習上也應當有“苦學”的基本態度。而當前一些干部不善學習,無益于學習求職,甚至對問題不求甚解,在對待新時代的新問題時茫然無知,屢次發生決策失誤和群體性實踐。因此,干部要從思想上樹立學習思想,善于從人民群眾身上和實踐中吸取營養和智慧,多換位思考,站在群眾立場上思考和解決民生問題。堅守精神家園,永葆政治本色。
贏群眾幸福,干部要吃“實踐苦”。改革發展取得成功、社會民生的改善,都是在實踐中干出來的。如果在實踐中喊口號、對做實事指手畫腳,難以得到群眾的認可。干部在工作當中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不以虛假政績欺上瞞下,要以人民群眾的幸福而吃苦奉獻。干部還需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基層,深入尋常百姓家,了解群眾所思所想,與群眾一吃塊苦、一塊過日、一塊干活,在共同努力和奮斗當中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全身心投入群眾工作當中。以苦干踐行“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精神,以工作刻苦,換群眾生活幸福。
贏群眾幸福,干部要吃“生活苦”。“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要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嚴以修身、嚴以律己、嚴以用權”,始終堅持““三嚴三實”的工作和生活作風,樹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生活素養,牢固確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追求。做到為官知足,不要被欲望占據頭腦。清正廉潔官本分,執政為民黨根基,干部要以自身的清正廉潔換取老百姓口碑,以自己的無私奉獻在群眾心中建立起豐碑。為官發財,二者不可兼得焉,想要真正踏實為官就需要摒棄不當私欲。正所謂無欲則剛,只有放下享樂,才能真正做好為民做主。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以“枝葉關情”作為自己的為官之道,想民所想,急民所急,解民所困。唯有官員愿吃“學習苦”、“實踐苦”、“生活苦”,以自身的辛勤辛苦,才能讓百姓福祉得到提升,切實提高百姓的歸屬感、安全感和獲得感,最終增加百姓幸福感。行為民之大道,開萬世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