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友回憶的題目來看,2019年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題目很接地氣,十分關注民生,出現了幾道最關注民生的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日常生活離不開食物,言語理解與表達的邏輯填空出現了一道關于食物的題目:
(地市38)東北人喜歡的酸菜,四川人喜歡的泡菜,廣東人喜歡的梅菜,都是依靠時間的“________”的美食。但在腌制食品中________存在的亞硝酸鹽,是健康的一大威脅。更何況很多中國家庭還特別喜歡自制腌制品,一旦操作不當就會引發中毒。腌制品和腐敗食物,美味和損傷,有時候只是________。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精雕細琢 廣泛 一墻之隔
B. 點石成金 少量 一念之差
C. 脫胎換骨 普遍 一步之遙
D. 改天換面 長期 一時之選
小伙伴們看到這道題,有沒有想到各地的美食,但是有些腌制的食品存在健康隱患,可不能隨便亂吃喲。
片段閱讀也出現了一道關于食物的題目:
(地市41)染色食品曝光后,許多人表示無法理解:食品色素僅僅是改變顏色,只有“悅目”的作用,為什么一定要染色呢?事實并非如此。食物的顏色會改變人們對食物的味覺體驗,進而影響對食物的選擇。現代食品技術中有一個領域,就是專門研究食物的各種性質如何影響人們對食物的感受的。成分和加工過程完全相同的食物,僅僅是所采用的顏色不同,就會導致人們對它們的評價顯著不同,還還會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
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A. 你不知道的食品添加劑 B. 食品色素背后的心理學
C. 哪些因素影響食物味道 D. 現代食品制作中的染色技術
看到這道題,小伙們有沒有類似的感覺,在挑選食物時有沒有被五顏六色的食物所困擾,你喜歡哪種顏色的食物呢?
我國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自然是時下最關注的話題。2019年的國考言語理解與表達就出現2道關于“脫貧”的題目:
(地市27)脫貧攻堅必須________,一步一個腳印,確保各項扶貧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積小勝為大勝,最終取得全面勝利。同時也應加強貧困村基礎組織建設,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提高其參與度,獲得感,激勵其________,激發其脫貧的內生動力與活力。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未雨綢繆 一馬當先 B. 一鼓作氣 奮發圖強
C. 循序漸進 再接再厲 D. 穩打穩扎 自力更生
(地市57)“脫貧”不僅是政策語匯,也是文化社會學的范疇。近年來,農村調研、鄉村報道不斷反映出一個規律——物質的貧困與文化的落后是一體兩面,精神的安放與脫貧的實現需要同步達成。因此在評價扶貧工作成績時,除了要用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等數字指標,要看住房安全、基本醫療這些生存保障,還應多拿“人文的尺子”量一量,其結果才更為精準。很多經驗表明,某一地區的發展機會未必取決于該地方的自然稟賦,但一定與其人群的價值取向和生存理念息息相關。唯有開啟民智,培養其“精氣神”,才能讓脫貧成果更持久穩固。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 當下貧困地區的地方文化建設任務艱巨
B. 鄉村文化建設應該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
C. 扶貧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生活方式的變革
D. 精神扶貧應該成為評價扶貧工作的指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言語理解與表達題目十分接地氣,所以我們今后要多關注與民生有關的話題。?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公務員行測:常識抓一抓
下一篇:公務員行測:常識積累——赤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