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根據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不同分為理論課和操作課。兩者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在于理論課是以案例或故事的形式呈現知識,向學生傳遞的主要是知識。操作課在教材中是以完整的作品和操作步驟呈現的,向學生傳遞的主要是技能。
一、理論課
理論課是以案例或故事的形式呈現知識,目的是向學生傳遞“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及體現。所要解決的問題多是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或者與理解和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是操作課的基礎和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基礎性知識,如信息技術的發展史、信息社會等,此類內容比較簡單易懂;二是原理性知識,如動畫原理、網絡通信的工作原理等,此類內容抽象性強,不易理解;三是與人文相關的知識,如網絡應用中的安全問題、計算機病毒等。此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采用講授、說明等方法進行必要的知識拓展和講解,引導學生將此部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由于理論課比較枯燥,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理論課的講解要求教師本身具備較高的知識儲備,能夠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新穎個性化的設計將要學習的理論呈現給學生,讓枯燥的理論學習變的有趣味。
二、操作課
操作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日常生活中常用軟件的能力和技能,以此幫助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解決問題,如:文件整理、制作作息表等。它需要學生在機房里面多次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的過程,掌握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在教師招聘面試的過程中技能課所占的比例較高,課程內容可能涉及單一的技能,如搜索技巧;也可能是組合的技能,如文件的復制和刪除,包括移動、復制、刪除和復原文件等。
目前很多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都不低,這就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前積極認真的備課。根據所要訓練技能的復雜程度,選擇多種教學方法、設計多個教學活動,根據方法和活動設計出不同的授課思路。因為是在機房授課,各種突發狀況都有可能發生,教師應事先做好預案以不變應萬變。
一般情況下,單一技能的學習常用的方法是講練法,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演示,學生按照教師的演示進行操作。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掌握所學內容。組合技能課堂容量比較大,教師不可能按照單一技能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教授組合技能時大多數教師會嘗試使用“任務驅動”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將組合技能融入到作品當中,學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時掌握技能的操作。
技能課教學應強調將學生融入實際問題和具體工作的情境之中。只有在貼近實際的技能學習與運用中,學生才能夠自然地運用技術,實現學習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