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臟
心是中空性的肌性器官,是心血管系統的動力裝置,并且具有重要的內分泌功能。心肌房間隔和室間隔分成相互不同的4個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上方為心房,下方為心室。心房接受靜脈血的匯入,心室射出血液到動脈。與心臟相連的大血管:上下腔靜脈、左右肺靜脈、主動脈、肺動脈等大血管。
1.心臟的位置和外形
心臟位于胸腔的縱膈內(兩肺之間)。前方平對胸骨體和第2~6肋軟骨,后方平對第5~8胸椎,約2/3位于身體正中線的左側,1/3在正中線右側,下方為膈,上方連出入心臟的大血管。心的位置可隨體型和呼吸運動中各級的升降而有所變化。
2.心臟各腔的形態結構
右心房:心腔中最靠右側的部分,其壁薄腔大。有三個入口和一個出口。其入口分別是右心房后上方的上腔靜脈口,后下方的下腔靜脈口和位于下腔靜脈口與右房室口之間的冠狀竇口。出口為右房室口,位于右心房的前下方,右心室,故此口又是右心室的唯一入口。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其內墻近似圓錐體,尖向下。室壁較厚。右心室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入口為右房室口。口周圍纖維環上附有三個三角形的瓣膜,成為三尖瓣。出口為肺動脈口,位于右心室左前上方。在此口的周緣有三個袋狀的半月形瓣膜,成為肺動脈瓣。
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構成心底的大部分。其后壁兩側各有一對肺靜脈的入口,前下方有一個通向左心室的出口,稱為左房室口。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壁最厚,約為右心室的2~3倍。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入口為左房室口,其周緣附有兩個三角形的瓣膜,稱為二尖瓣。二尖瓣的邊緣和其室面上也有多條腱索連于室壁的乳頭肌。出口為主動脈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方,周緣有三個袋裝半月形的瓣膜,稱為主動脈瓣。
3.心壁的構造
心壁由心內膜、心肌層和心外膜三層構成。
4.心臟的傳導系統
位于心壁內,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組成。其功能是產生并傳導沖動,維持心臟收縮的正常節律,使心房肌和新世紀的收縮互相協調。心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節、房室束機器分支等。
(二)動脈
運送血液的離心管道,由心室發出,在行程中不斷分支,最后移行為毛細血管。
人體某些動脈的體表投影、壓迫部位和止血范圍
(三)靜脈
分為淺靜脈和深靜脈。淺靜脈位于皮下,故又稱皮下靜脈。深靜脈多與同名動脈伴行。在四肢,一條動脈常有兩條靜脈伴行。
靜脈的內膜向腔內突出形成靜脈瓣,可防止血液逆流,特別在血液回流較困難和受地心引力較大的部位靜脈瓣較多,如上下腔靜脈。
(四)毛細血管
1.是極細的血管,相互交織成網狀,連于小動脈和小靜脈之間。
2.毛細血管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血流速度緩慢,是血液中的營養物質與組織液中的代謝產物進行交換的場所。
二、心血管系統的血液循環
血液從心室射出,經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再返回心房,這種周而復始的循環流動,成為血液循環。
根據循環途徑可分為相互聯系的體循環(大循環)和肺循環(小循環)。
(一)體循環(大循環)
當左心室收縮時,含氧較高和營養物質豐富的動脈血,自左心室射入主動脈,經其各級分支到達全身各部的毛細血管。血液在毛細血管與周圍的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轉換為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較多的靜脈血,最后經上下腔靜脈和冠狀竇流回右心房,此循環途徑成為體循環。
體循環的主要特點:路程長,流經范圍廣,以動脈血滋養全身各部位,而將其代謝產物運回右心房。
(二)肺循環(小循環)
從體循環回流的靜脈血,自右心房進入右心室。當右心室收縮時,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經肺動脈及各級分支進入肺泡壁周圍的毛細血管網,在此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排出二氧化碳,吸進富含氧的空氣,使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此循環稱為肺循環
肺循環的主要特點:路程短,主要是經過肺進行氣體交換,使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
三、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一)體育鍛煉對心形態結構與功能的影響
1.可引起心的外形增大、心室壁增厚,心肌的相對重量和絕對重量增加。這種由于適應運動需要所發生的心臟增大,稱為功能性增大或稱運動員心臟。
2.通過體育鍛煉可使心肌收縮力增大,心臟容量增大,使心得每搏輸出量和每分輸出量增加。
(二)體育鍛煉對血管的影響
1.使動脈管壁中的膜增厚,彈性纖維和平滑肌增厚,血管壁的彈性增強,搏動有力,有利于血液流動。
2.改變毛細血管在氣管內的分布和數量,如:使骨骼肌、心肌、腦組織內的毛細血管開放數量及新生血管增多,口徑增大,面積和表面積增大,形成迂回,分支吻合增多,改善器官的供血,進而增強器官的功能。
更多教師招聘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