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衛生倫理的概述
(一)公共衛生,是預防疾病、延長人的壽命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又稱公共健康,概念的提出是針對傳統注重個體健康而言。
(二)公共衛生工作特點
1.工作對象的群體性
2.工作結果的統計性
3.工作過程的公眾性。
(三)公共衛生工作道德特點
1.道德目標的超前性
2.道德目標的社會性
3.道德目標評估的滯后性
(四)公共衛生工作者的道德責任
1.自覺的以大衛生觀指導職業活動
2.以健康教育為工作重點
3.以維護公共衛生和實現預防保健為最終工作目標
二、公共衛生工作的倫理原則
(一)效用原則
(二)公正原則
(三)互助原則
(四)尊重原則
第七節 醫學科研倫理
一、醫學科研倫理
(一)醫學科研基本特點
1.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2.研究對象的差異性
3.研究過程的復雜性
4.研究內容的廣泛性
5.研究結果的兩重性
(二)醫學科研倫理概念
醫學科研倫理又稱醫學科研道德,是指醫學科研領域中醫德現象的總和,是調整各種科研利益關系,解決各種倫理問題所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
(三)醫學科研倫理意義
1.推動醫學科研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2.處理醫學科研利益關系的重要規范
3.把握醫學科研方向的重要思想保障
4.進行醫學科研評價的重要標準
(四)醫學科研中的倫理矛盾
1.研究主體與研究對象之間的利益矛盾
2.研究對象的權益與醫學科學發展之間的利益矛盾
3.研究者群體內部的利益矛盾
(五)醫學科研的倫理準則
1.熱愛科學
2.實事求是
3.獻身事業
4.勇于創新
5.團結協作
二、人體實驗倫理
(一)人體實驗概念
人體實驗是指以人為受試對象,用人為的實驗手段,有控制地對受試者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的活動過程。
(二)人體實驗的倫理意義
1.人體實驗是醫學的起點和發展手段
2.人體實驗是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動物實驗之后,常規臨床應用之前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也是醫學實驗的最后階段
(三)人體實驗的道德原則
1.正當目的原則
2.知情同意原則
3.維護受試者利益的原則
4.社會需要原則
(四)人體實驗的國際法規
1.《紐倫堡法典》
2.《赫爾辛基宣言》。
三、動物實驗倫理
(一)動物實驗概念
動物實驗指為了獲得有關生物學、醫學等方面的新知識或解決具體臨床問題的新手段,在實驗室內使用實驗動物進行的科學研究。
(二)動物試驗的倫理原則
1.科學與倫理并重的實驗設計與試驗過程原則
2.取代、減量與精確化原則
四、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
(一)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倫理
人類胚胎干細胞是指從人的早期胚胎中提取的一種細胞,它具有“發育全能性”的功能,能分化成人體的200多種細胞,形成機體的任何組織器官。
1.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的意義
(1)細胞分化機制的研究
(2)人胚胎發育及疾病發生發展的有關研究
(3)新藥研制和開發
(4)癌癥的治療
(5)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2.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和應用的倫理原則
(1)尊重原則
(2)知情同意原則
(3)安全和有效原則
(4)防止商品化原則。
(二)克隆技術研究倫理
克隆技術指在人工干預和控制條件下實現使生物無性繁殖的過程及結果。
1.克隆技術研究的倫理意義
(1)有利于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
(2)有利于人類醫療科學的發展
2.克隆技術研究的倫理問題
(1)改變生物的多樣性問題
(2)胚胎克隆問題
(三)人類基因研究和應用倫理
1.人類基因研究和應用中的倫理問題
(1)基因隱私問題
(2)基因歧視問題
(3)改變人類的多樣性問題
2.人類基因研究和應用中的倫理原則
(1)無傷與有利原則
(2)知情同意原則
(3)保密原則
(4)公正原則
第八節 醫務人員醫學倫理素質的養成與行為規范
一、醫學道德修養
醫學道德修養概念:是醫務人員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磨煉,把社會主義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規范轉化為個人醫學道德品質的過程。
醫學道德的修養原則:主體性原則;實踐性原則;自律與他律相統一原則。
醫學道德修養的方法:躬親實踐,勤于學習,堅持內省,積善成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
醫德境界含義:醫務人員從一定的醫德觀念出發,在醫德修養過程中所形成的醫德修養水平和醫德品質狀況。
醫德境界的層次:以醫謀私的醫德境界;以醫謀生的醫德境界;以醫為業的醫德境界;為醫奉獻的醫德境界。
二、醫學道德評價
醫學道德評價概念:人們依據一定的醫學道德標準對醫務人員或醫療衛生部門的醫療行為作出的道德價值和善惡的判斷。
醫學道德評價作用:對醫務人員醫德品質的形成有導向作用;對醫學科學的發展有推動作用;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有促進作用;對醫學人際關系有協調作用。
醫學道德評價標準: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緩解或根除;是否有利于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是否有利于醫學科學的發展;是否有利于群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及社會文明的進步。
醫學道德評價依據:醫學動機和醫學效果的統一;醫學目的和醫學手段的統一。
醫學道德評價方式: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傳統習俗。
三、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
以人為本,踐行宗旨;遵紀守法,依法執業;尊重患者,關愛生命;優質服務,醫患和諧;廉潔自律,恪守醫德;嚴謹求實,精益求精;樂于奉獻,熱心公益。
第三章 醫學心理
第一節 心理學基礎
一、認知過程
認知過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本質的反映過程。它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
(一)感覺
1.感覺的概念
2.感覺的分類
3.感覺的特征
(二)知覺
1.知覺的概念
2.知覺的基本特性
3.知覺的分類
4.錯覺
(三)記憶
1.記憶的概念和基本過程
2.記憶的分類
3.遺忘的概念和規律
(四)思維
1.思維的概念和特征
2.思維的分類
3.思維的過程
(五)想象
1.想象的概念和特點
2.想象的分類
3.表象的概念和特點
(六)注意
1.注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注意的功能與外部表現
3.注意的分類
4.注意品質
二、情緒和情感過程
(一)情緒與情感的概念
(二)情緒和情感的聯系與區別
(三)情緒情感的作用
(四)情緒情感分類
(五)情緒的認知理論
三、意志過程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行動的基本特征
(三)意志的品質
四、需要與動機
(一)需要
1.需要的概念
2.需要的分類
3.需要的層次理論
(二)動機
1.動機的概念
2.動機沖突。
五、人格和行為
(一)人格
人格心理特征是指個體在心理上經常而穩定地表現出來的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三者構成了個體心理面貌的獨特性。
1.能力
(1)能力的概念
(2)能力的分類
(3)能力的個別差異
(4)影響能力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2.氣質
(1)氣質的概念
(2)氣質特征
(3)氣質類型
(4)氣質學說
(5)氣質的意義
3.性格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特征
(3)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
(二)行為
1.行為的概念
2.健康相關行為類型
(1)A/B型行為類型
(2)C型行為類型
3.危害健康的行為
(1)吸煙
(2)藥物濫用
(3)酗酒
六、心理評估與咨詢治療
(一)心理評估
1.心理評估的概念
2.心理評估的方法
3.心理評估的基本程序
4.心理測驗的概念
5.標準化心理測驗的基本條件
6.應用心理測驗的基本原則
7.心理測驗的類型及應用。
(二)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
1.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基本概念
2.心理咨詢基本技巧
3.心理治療的基本原則
4.心理治療的基本技術
5.常見心理治療方法
(1)精神分析療法
(2)行為療法
(3)患者中心療法
(4)認知療法
第二節 醫學心理學基礎
一、醫學心理學概述
(一)醫學心理學概念
(二)醫學心理學研究范圍
(三)醫學心理學研究方法
二、心理應激與應對
(一)心理應激和應激源概念
(二)心理應激意義
(三)應對及后果
(四)應激的管理
三、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特點
(三)心身疾病的發病機制
(四)心身疾病的診斷與防治原則
四、心理健康
(一)健康與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
第三節 患者心理與心理護理
一、患者心理概述
(一)患者和患者角色的概念
(二)患者角色適應不良
(三)患者的角色行為
1. 求醫行為和影響求醫行為的因素
2. 遵醫行為及影響遵醫行為的因素
(四)患者的心理特點
(五)患者的心理需要
二、不同病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預
(一)急性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預
(二)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預
(三)康復期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預
三、特殊患者的心理問題及干預
(一)手術患者心理問題及干預
(二)臨終患者心理問題及干預
(三)癌癥患者心理問題及干預
(四)器官移植患者心理問題及干預
(五)醫療美容領域中的心理問題及干預
四、心理護理概述
(一)心理護理的概念和特點
(二)心理護理的原則
(三)心理護理程序
第四節 醫務人員職業壓力緩解與心理素質培養
一、醫務人員職業壓力緩解
(一)醫護人員職業壓力現狀
(二)醫護人員職業壓力原因
(三)醫務人員緩解職業壓力的措施
二、醫務人員心理素質培養
(一)醫務人員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醫務人員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原則
(三)醫務人員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
原標題:2021年上半年重慶市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公共科目和職員崗位專業科目考試大綱
文章來源:http://rlsbj.cq.gov.cn/zwgk_182/fdzdgknr/sydwgkzpxxgk/202103/t20210330_9049874.html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