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infection)是指由各種生物性因子在宿主體內繁殖及侵襲,在生物因子與宿主相互作用下,導致機體產生以防御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組織反應的疾患。
1.口腔頜面部感染的途徑:
(1)牙源性:病原菌通過病變牙或牙周組織進入體內發生感染者,稱為牙源性感染。牙在解剖結構上與頜骨直接相連,牙髓及牙周感染可向根尖、牙槽突、頜骨以及頜面部蜂窩組織間隙擴散。由于齲病、牙周病、智牙冠周炎均為臨床常見病,故牙源性途徑是口腔頜面部感染的主要來源。
(2)腺源性:面頸部淋巴結既可繼發于口腔、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炎癥改變,淋巴結感染又可穿過淋巴結被膜向周圍擴散,引起筋膜間隙的蜂窩織炎。
(3)損傷性:繼發于損傷后發生的感染。
(4)血源性:機體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病灶通過血液循環引起的口腔頜面部化膿性病變。
(5)醫源性:醫務人員行局部麻醉、手術、穿刺等操作未嚴格遵守無菌技術造成的繼發性感染稱為醫源性感染。
2.病原菌:
導致口腔頜面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為口腔內的正常菌群,通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它們多存在于菌斑、口腔黏膜和齦溝內,可造成齲病、牙齦炎和牙周炎等疾病。當它們通過病變的牙髓或者牙周組織進一步侵入深層時,就導致了牙源性的頜面部感染。幾乎所有的口腔頜面部感染均是由多種細菌引起的,牙源性感染大多由需氧和厭氧菌混合感染造成。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下一篇:面試知識點:暴發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