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分組的依據
(1)健康狀況。
(2)身體發育狀況。
(3)生理功能狀況。
(4)運動史和身體素質狀況。
2.健康分組的組別與教學要求
根據學生的健康狀況、身體發育水平、功能狀況以及運動史,在體育教學中一般可分為基本組、準備組和醫療體育組。
(1)基本組。身體發育及健康狀況無異營者,或者是身體發育和健康有輕微異常(如齲齒、輕度扁平足等)而功能檢查良好,且有一定鍛煉基礎者參加基本組。凡參加此組的學生,應按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鍛煉,并要求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也可從事專項訓練和參加體育比賽。
(2)準備組。身體發育和健康狀況有輕微異常,功能狀況雖無明顯不良反應,但平時較少參加體育活動且身體素質較差者,可編入準備組。此組學生可按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鍛煉,但進度應放慢,活動強度和運動負荷也要減少,不宜參加運動訓練和激烈的體育競賽活動。在參加全面的體育鍛煉,生理功能和身體素質逐漸提高的基礎上,可以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
(3)醫療體育組。身體發育不良或健康狀況明顯異常(如病殘者等),雖能參加文化學習,但不能按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活動者,編入此組。參加醫療體育組的學生,不能按正常的體育教學大綱內容進行鍛煉,必須按特殊的體育教學大綱進行醫療體育活動,以幫助其治療疾病,恢復健康。
二、課外運動鍛煉的醫務監督
1.早鍛煉(早操)的醫務監督
(1)早鍛煉的作用
早鍛煉(早操)是在每天清晨起床后至上午第一節課前進行的體育活動。早鍛煉可以迅速消除大腦皮層因一夜睡眠而形成的抑制,活躍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振奮精神,以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開始新的一天的學習生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經常在清新的空氣中進行適當的早鍛煉,能增強體內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工作能力,對增進健康和增強學生體質有顯著的作用。
(2)早鍛煉的項目和內容
應根據不同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季節而定,一般應以學生比較熟悉的、簡單易行的活動內容為主,如廣播操、慢跑、拉韌帶、武術基本功和套路等。
(3)早鍛煉的運動量和時間
早鍛煉的運動量不宜過大,一般以身體發熱、微有出汗即止,并避免做劇烈運動或比賽。時間不宜過長,以20~30分鐘為宜。早晨跑步,脈率可控制在150次/min以內,以免影響天的工作和學習。
(4)注意事項早鍛煉后應及時擦干出汗,以防感冒;冬天早晨氣溫較低,應配備御寒用品霧天塵埃較多,要注意呼吸衛生;早鍛煉后至早餐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
2.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醫務監督
(1)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作用
大課間活動一般在上午第二節課后或上、下午第二節課后各安排一次進行。大課間的主要作用是通過身體活動這種積極性休息方式,幫助學生消除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疲勞,防止因長時間坐著或單一的身體姿勢導致身體畸形發育,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可使一天處于緊張學習狀態中的大腦得到充分的放松,鞏固和提高體育課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增強體質。因此,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最有效途徑。
(2)項目和內容
大課間應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色,嚴格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來設計和選擇活動內容,因此,在活動的項目和內容上,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與運動動機的形成,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做到德育體育相結合,創造與實踐相統一,主導與主體相和諧。一般宜選擇小型多樣、快樂健康、寓教于樂、強身健體、創新發展的項目,如廣播操、韻律操、游戲或集體舞,也可安排籃球、排球、羽毛球、跳繩、呼啦圈、武術、徒手操和輕器械練習。根據季節變化或實際需要,也可安排一些簡單易行的活動,如冬季可以進行慢跑、跳繩、拔河、踢毽子、游戲等活動。對有生理缺陷、患有慢性病或體質很弱的學生,可以利用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在專人指導下進行醫療體育活動,以改善其健康水平。
(3)運動量和時間
大課間的時間一般是30~45分鐘。由于大課間是在兩節課之間,運動量過大機體難以恢復,因此要適當控制運動量,以免影響后面的文化課學習。
(4)注意事項
大課間體育活動應集體進行,并在班主任和體育教師參與下進行。由于參加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學生人數多,內容多,如安排不當,容易發生傷害事故,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為保證大課間體育活動有條不紊、安全實效地進行,事先應做周密安排,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場地器材和定輔導人員。體育教師應事先檢查場地器材的安全程度,做器械練習時,要安排人員保護幫助并做好自我保護。在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后還要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動,以利于身體的恢復。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預防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
三、體格檢查
1.體格檢查的內容
主要包括一般史、運動史、體表檢查、一般臨床物理檢查、形態測量、功能實驗、化驗檢查、身體素質測試、及特殊檢查等。
2.形態測量內容
體重、身高、坐高、胸圍和呼吸差,頸圍、腰圍、四肢圍度、四肢各環節長度、肩臂長、手足間距(站立摸高),肢體寬度,其中體重、身高、胸圍三項是評定發育程度的基本指標。對兒童、少年進行測量時必須包含這三項指標。
身體形態是身體的外部形態和特征,一般由長度、圍度和重量及其相互的關系表現出來。
3.功能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運動系統(肌力、關節活動度、柔韌性);心血管系統(定量負荷試驗);呼吸系統(肺活量、閉氣試驗、PWC170試驗,最大攝氧量測定等);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功能檢查等。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