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造主義
構造主義的奠基人為馮特,它的著名代表人物還有鐵欽納。這個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并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感覺是表示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表示觀念的元素,而激情是表示情緒的元素。所有復雜的心理現象均由這些元素構成的。在研究方法上,他們強調內省方法。即了解人們的直接經驗,要依靠被試者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只有自己才能深刻挖掘自己的內部世界。
二、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還有杜威和安吉爾等。機能心理學也研究意識。但是,他們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和構造主義不同的是他們把意識看成川流不息的過程。在他們看來,意識是個人的,永遠變化的,連續的和有選擇性的,所以他們研究的是意識流。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因為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我們的意識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說,構造主義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機能主義則強調的是意識的作用與功能。
三、行為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在一系列問題上發生激烈爭論的時候,美國心理學界出現了另一種思潮:行為主義的思潮。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了《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行為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特點:①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②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行為主義理論流派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反對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研究意識,主張研究行為在當時掀起很大的影響,因此它被稱為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也帶動了一批人研究行為,如桑代克、巴甫洛夫等,他們成為了西方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一大勢力。
四、格式塔心理學
在美國出現行為主義的同時,德國也涌現出另一個心理學派別—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有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均以批判傳統心理學(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起家,但兩派又有所不同。行為主義是對意識的徹底性的革命,而格式塔學派則是在原有意識基礎上的一種迭代升級。格式塔在德文中是“整體”的意思。他們反對把意識分解為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他們認為,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體;整體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即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學派
這是由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創立的一個學派。它的理論主要來源于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經驗。如果說構造主義、機能主義和格式塔心理學重視意識經驗的研究,行為主義重視正常行為的分析,那么精神分析學派則重視異常行為的分析,并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弗洛伊德把無意識現象的內容作為精神分析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又可以分為前意識和潛意識。潛意識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弗洛伊德的思想在當時也是引起廣大學者的廣泛關注,并隨之跟著研究,自此形成了心理學發展史上的第二大勢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每一次研究對象的革新和變革都昭示著心理學邁向前進的每一個步伐,正是前人們這樣探索性、堅定性的步伐才有了今天我們呈現在書本中累累碩果,才有了我們前進和研究的理論基礎;才有了我們在面對每一次教育抉擇時正確的思想指南;才有了未來發展更好更強的可能。
更多教師招聘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上一篇:皮亞杰的鐘擺實驗
下一篇:區分元認知策略的具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