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基礎知識是教師招聘必考內容,新公教育網整理知識點:七大、七屆二中全會、七屆三中全會梳理
在這里,我們一起梳理梳理七大、七屆二中全會、七屆三中全會的內容。七大和七屆二中全會是黨史中的常考點,七屆三中全會在平日的講解中涉及較少,但近年出現在過考試中,所以一起梳理和對比。
一、七大(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
七大有兩大重要歷史功績。一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此路線闡明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奮斗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闡明了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就要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闡明了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二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這也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大會還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這是一個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集體。
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二、七屆二中全會(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大會主要有這樣幾項內容。
(1)會議確定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的各項方針。
(2)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即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根據毛澤東的報告,全會認為,從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如今,由于敵強我弱,黨的工作重心一直在鄉村。黨著重在鄉村聚集力量,在鄉村開展武裝斗爭,發動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為奪取城市作好準備。經過遼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后,敵我力量發生了根本變化,黨的工作重心應該由鄉村轉向城市,實行由城市領導鄉村的工作方式。
(3)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4)政治方面,會議分析了革命在全國勝利后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毛澤東在報告中指出:“中國革命在全國勝利,并且解決了土地問題以后,中國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矛盾。第一種是國內的,即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第二種是國外的,即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
(5)經濟方面,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五種經濟成分。國營經濟(社會主義性質)、合作社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私人資本主義經濟(資本主義性質)、個體經濟(資本主義性質)、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
這次會議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為推動和發展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保證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三、七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七屆三中全會,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開。
從新中國成立到1950年上半年,我國在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條戰線都取得很大勝利,建國伊始面臨的困難局面初步改觀。但是,前進道路上的障礙還未完全清除,圍繞恢復和發展生產這個中心,還有許多緊迫工作(如土地改革、現有工商業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節儉)亟待進行。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初期召開的最重要會議,為三年經濟恢復時期黨的工作規定了策略路線和行動綱領。(七屆三中全會一般考查會議的意義)
以上是三次會議重要內容的梳理,要對主要內容進行熟悉。一般考查會議和其主要內容的對應,比如“以下關于七屆二中全會說法正確的是”“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是在哪次重要會議上”;或者是對會議內容的細節考查,比如“七屆二中全會工作重心是怎么轉變的”“兩個務必是什么”。當然還要注意三次會議的時間。七大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七屆二中全會是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七屆三中全會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題目中可能會出現“混搭”的情況,要注意三個時間不能混淆,仔細審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