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遺傳
遺傳是指人們從父母先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特點,如膚色、身高和體重等。這些生理解剖特點也叫遺傳素質。
二、環境
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大部分。教育學中所說的環境一般指社會環境。廣義上來說,教育也包括在環境這一概念之中。為了突出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自覺性、目的性和計劃性的特點,以區別于環境影響的某種程度的自發性,我們把學校教育從環境中分離出來,放在后邊單獨學習。
三、教育(學校教育)
教育是社會環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響人的發展的自覺的、可控的因素。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中,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是對年輕一代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這是因為: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
遺傳與社會環境具有不可控制、不能選擇的特性,而學校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標,選擇合適的內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時間,對人進行有計劃的系統培養。
2.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學校教育是由通過專門訓練的教師進行的。教師是受社會委托來教育學生的,他們有明確的教育目的與任務,熟悉教育內容,掌握教育方法與手段,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因而可以確保教育工作的效果與效率。而社會環境中缺少這樣的專職教育人員,一般來說,不如學校這方面的條件好和教育效率高。
3.學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影響學生的因素很多,學校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協調各種要素,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給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讓學生處于最佳的發展環境之中,使年輕一代健康地成長。
學校教育主導作用的實現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從外部環境方面來說,它要求社會的發展為個體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前提,它依賴于家庭環境的影響,包括家長的職業類別和文化程度、家庭的經濟狀況和自然結構;依賴于社會發展的狀況,包括生產力水平、科技發展、社會環境、社會文化傳統和民族心態以及公民整體素質等。從教育系統內部來說,它依賴于教育自身的狀況,包括學校的物質條件、師資隊伍、教育管理者的水平等方面;依賴于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它要求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還要積極協調社會、家庭等各個方面的教育影響,使其成為一股適合兒童需要的合力。
四、個體主觀能動性
個體主觀能動性,是指人的主觀意識和活動對于客觀世界的積極作用,包括能動地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并統一于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從活動水平角度看,個體主觀能動性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次是人作為生命體進行的生理活動,第二個層次是個體的心理活動,最高層次是社會實踐活動。
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人的一種內在需要和動力,是一種尋求發展的積極動機和渴望。所以,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其身心發展的內驅力,個體社會實踐是影響人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逆境可以成才,“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出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
【同步訓練】
1、在兒童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素質
B、家庭環境
C、學校教育
D、社會人文地理條件
答案:C
2、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是( )。
A、遺傳
B、成熟
C、環境
D、個體主觀能動性
答案:D
3、人對環境影響的接受過程是( )。
A、積極的過程
B、能動的過程
C、被動的過程
D、主動的過程
答案:B
4、能夠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遺傳素質
C、環境
D、教育
答案:B
5、人的主觀能動性最高層次的活動是( )
A、生理活動
B、心理活動
C、認識活動
D、社會實踐活動
答案:D
6、在影響人身心發展的諸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素質
B、教育
C、環境
D、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答案:B
7、個體主觀能動性由不同層次的內容活動構成,包括( )
A、生理活動
B、心理活動
C、精神活動
D、思維活動
E、社會實踐活動
答案:ABE
8、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
A、遺傳素質
B、成熟
C、環境
D、學校教育
E、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答案:ABCDE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