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3.所謂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
4.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傾向性。
5.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各種態度都是通過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變的。
6.服從是指在的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
7.在兒童身心發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遺傳因素。
8.環境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與影響不起決定作用。
9.實踐活動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10.首次規定男女同校的學制是壬子一癸丑學制。
11.壬戌學制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一第一個學制。
12.“不達目的不罷休”意志型性格。
1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擇業指導。
14.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代教育質量的集中體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的科學專業素養及教育專業素養兩個方面。
15.所謂教師德性,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修養而形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精神品質。
16.施行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其它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17.中學、小學校園周圍200米范圍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18.自我體驗是指個體對自己的情感體驗,如自尊、自愛、自豪、自卑及自暴自棄等。
19.自我監控屬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追求等。
20.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條件是教勞結合。
21.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2.在近現代西方,康德、盧梭、杜威等人,是“個人本位論”的代表。
23.作為數學課程標準的核心內容,數學課程目標從根本上明確了“學生為什么學數學”、“學生應當學哪些數學”和“數學學習將給學生帶來什么”等有關數學課程的基本要素。
24.有學者將數學課程的目標分為三類:第一是實用知識;第二是學科知識;第三是文化素養。
25.教育在兒童發燕尾服起主導作用。
26.廣義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27.作為人們在觀念中存在的對教育活動的預期結果是教育目的。
28.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29.科學計算已經和理論、實驗共同構成當代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
30.數學課程應具備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課程內容的設置要反映公民的數學需求。②課程內容的呈現要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的聯系。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